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應收票據貼現應否除列???

什麼是應收票據貼現?
講白話就是在票據到期前,拿到銀行去 "換錢" ...
應收票據是金融資產,
因此,應收票據貼現時的會計處理,自然也得依IFRS之金融資產相關公報處理...


但是,目前台灣的主流教科書(鄭、林、張)對於應收票據貼現的具體作法卻有不同,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接受捐贈時怎麼作帳 - 政府補助之退回 (三)

接受了政府的捐贈後,如果事後遭政府要求退回捐贈物時,該怎麼作呢?

很簡單,秉持下列原則處理就好了(視為會計估計變動處理,不追溯調整):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怎麼處理跨年度的會計錯誤更正 ? (分錄怎作)

問題:
丙公司成立於100年,於101年首次委託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會計師於查核該公司101年度調整後結帳前之會計紀錄後,發現下列錯誤,請就該項錯誤作101年底必要之更正分錄(不必考慮所得稅之影響):

丙公司過去按直接沖銷法認列呆帳費用,其金額如下:

                                      100年沖銷          101年沖銷

100年銷貨產生之帳款  $90,000               $180,000
101年銷貨產生之帳款                                135,000

該公司估計100年及101年銷貨所產生之應收帳款在102年將分別再發生$52,500 及$120,000之呆帳。丙公司應按備抵法提列呆帳方屬正確。
請問要如何分析此題呀??

邦尼:
1.要作更正分錄前,一定要知道:帳上分錄怎作? 和 正確分錄怎作?
知道後,更正分錄= 沖回原帳上分錄+ 補作正確分錄....

2.年度結帳前發現之前年度的錯誤:
本來應調整的損益科目要改成調整 "前期損益調整"或"保留盈餘",
因為損益科目已結清轉到保留盈餘去了。
實帳戶因為不用結清,所以該調什麼就調什麼。

3.年度結帳前發現當年度的錯誤,損益科目該調什麼就調什麼,實帳戶也是。

了解上述3點後,就可以開始玩了~~

先來看100年
100年帳上分錄(錯誤分錄):
借:壞帳費用 90,000
貸:       應收帳款    90,000 (直接沖銷AR)

正確分錄:
100年的銷貨有:
90,000(100年)+180,000(101年)+52,500(101年之後)=322,500 

估計收不回來

所以應該要提列壞帳費用:
借:壞帳費用 322,500
貸:         備抵壞帳  322,500 (備抵法)

壞帳發生時:
借:備抵壞帳 90,000
貸:            應收帳款 90,000

更正分錄:
借:壞帳費用 232,500 (322,500-90,000)
借:應收帳款            0 (90,000-90,000)
貸:             備抵壞帳       232,500 (322,500-90,000)

這是100年發現時應作的分錄,但題目說是101年才發現,
所以要把壞帳費用改成前期損益調整:
借:前期損益調整 232,500
貸:            備抵壞帳          232,500

以上是100年部分的更正分錄

再來看101年的部分:
101年的帳上分錄(錯誤分錄):
借:壞帳費用 315,000
貸:          應收帳款 315,000 (直接沖銷AR)

101年的正確分錄:
101年出售的部分,
估計有壞帳135,000(101年沖銷)+120,000(101年後沖銷)=255,000

故應提壞帳:
借:壞帳費用 255,000
貸:          備抵壞帳 255,000

帳款實際沖銷時應:
借:備抵壞帳 315,000
貸:                 應收帳款 315,000

所以101年部分的 更正分錄:
借:備抵壞帳 60,000 (315,000-255,000)
貸:            壞帳費用 60,000 (315,000-255,000)

總合100年、101年的更正分錄:
借:前期損益調整 232,500
貸:                   壞帳費用   60,000
貸:                   備抵壞帳 172,500

會計錯誤更正與會計原則變動的大型計算題範例

這篇是大型題目,適合準備上戰場的人練習,
隨附常見的問答,供大家參考~~
嘉南公司成立於84年初,86年稅前有關資料如下:

附退貨權之銷貨+退貨比率可合理估計之會計處理

網友提問:
附退貨權之銷貨、銷貨成本、存貨、預收貨款等科目該怎麼認列 ?

邦尼:
附退貨權之銷貨在退貨率能可靠估計時,觀念上:
應在出貨時認列(將實現的部分)收入與成本,
預計將退回的部分不得認列收入與成本 (因為估計會賣不出去)。

勞務收入-成本回收法簡析

提供勞務時,若交易結果無法合理估計,
應採用成本回收法(零利潤法)

所謂交易結果無法合理估計
講白話就是:

再論售後保證費用與遞延保固收入

上次POST:怎麼區分售後保證費用與遞延保固收入? 之後
網友ROY分享了他搜到的情報,也提供了他的解答。
邦尼在收到寶貴的情報後,
整理了鄭丁旺老師、林蕙真老師、張仲岳老師三位大師的著作中,
關於「售後保證服務」的會計處理。
並把以下的個人心得跟各位網友分享,供大家參考:

怎麼區分 售後保證費用與遞延保固收入?

不少學生對於售後保證費用遞延保固收入如何區分感到困擾,
果不其然,
102年高考的會計學出題老師,就設計了道題目來考驗大家。
出題老師喜歡針對學生觀念較弱的環節出題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這表示靠背誦考古題來學習會計 而不去思考、理解規定背後道理的同學,
將來可能會越來越容易事倍功半~~~

特別股與普通股股利分配計算-2 (例題演算)

承前一篇文章:特別股與普通股股利分配計算
這一篇 請各位同學 從以下的例題來重新思考、理解:

特別股與普通股股利分配計算

分配股利是許多投資人最期待的一件事,
但是分配股利時,
若公司同時有發行普通股、特別股時,該怎麼分配咧 ?
以下有幾個規則,請先記住:

1、特別股的權利優先於普通股
     也就是說特別股吃飽了,剩下的才是普通股的。

2、特別股的權益可以量身訂作
     讓每批特別股的權益都不相同,吸引不同喜好的投資人購買。
     例如:有無贖回權、賣回權、轉換權、表決權、...等等。

又例如其股利是:累積或非累積、是參加或非參加,
其中參加又可區分為部分參加 及全部參加。

所以特別股其實是非常有趣的,
只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是股利的分配問題,
所以把焦點放在:累積/非累積、參加/非參加這兩類條款上,

其中參加又可再分為全部參加和部分參加。
了解這2種條件後,才能正確的計算股利哦。

l. 何謂累積與非累積?

其實公司並不是每年度都會發放股利的,
就算公司有賺錢,法律也沒規定一定要發放股利,
所以,公司管理當局可以基於其考量,決定發放或不發放股利。
因此,為保障特別股股東,
有些特別股在設計時會加上累積條款,
當公司不發放股利時,這個股利會先"掛帳",
等到有發放股利時,就可優先拿回之前"掛帳"的股利,

有了累積條款的保障,投資人會比較願意花錢來買,
公司發行特別股時,所能募集到的資金也比較多(售價較高)。
當然,非累積特別股也是存在的,
這種非累積特別股,如果碰到當年度公司不分配股利時,
那當年度的股利就沒有了,
就算明年有分配股利,也只能拿到明年的應分配股利,
今年度的股利,是沒辦法"補"發的,
所以這種非累積特別股的發行價格通常會較低~~

2. 何謂參加與非參加 ?

一般特別股都會設定一個基本股利率,
如果你買的是非參加特別股,
那你就只能領到這個基本股利= 特別股股本 * 基本股利率,

這種非參加特別股的股利都是固定的,
就算公司大賺錢,也只能分到固定的股利,
看著普通股股東吃香喝辣~~^^

所以呀,
為了吸引投資人來購買特別股,
就開始有 "參加" 特別股這種商品出現了。

觀念上,
這種參加特別股可選擇要不要參加普通股股東的股利分配,
如果不參加,可以領到自己的基本股利。
如果選擇參加,就要放棄自的基本股利,
        和普通股股東一起來分股利。
當然參加特別股股東會選擇較有利的方式來領取股利。
(實務上不用算,公司會幫特別股股東選擇最優惠的方式來發放股利)

今天先講到這,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幾個例題,

練習後應該可以更了解股利分配的規則哦~~
---
相關課程:白話會計 初會3

退休金損益、前期服務成本的攤銷年數

在計算退休金成本時,
若有未攤銷前期服務成本時,
其攤銷年限都要每年自動減1,
但為何在計算未認列精算損益 攤銷數時,
其攤銷年數都是固定不動的呢?

權益組成之 什麼叫 股本、資本公積?

我們都知道,作生意 要有 "本錢" 的觀念,
這樣才容易知道到底是 "賺了錢" 還是 "虧了本"。
而不管是"賺了錢"、還是"虧了本",
其結果都應由老闆來承受,
所以股東權益="本錢"+"保留盈餘"+"其它權益"

權益組成之什麼是 "保留盈餘"

在前一篇:權益組成之 什麼叫 股本、資本公積?
我們了解到:股本+資本公積 = "本錢",
法律規定這些"本錢"平常是不能退還給股東的 (資本維持觀念),
會有這規定主要是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安全,
這部分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聊~~

在這一篇短文中,我們要來學習 什麼是 "保留盈餘"。

What's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之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已經介紹了常見的"其它綜合淨利" (OCI)共有10項了。
  (OCI已新增至10項囉 (2018/4/18),原文寫作時為6項)

其中有 2項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之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何時會用到這個科目,分錄又該如何作呢?

簡單說明如下:
權益法在評價時,要依比例認列被投資公司的本期淨利,這是大家都理解的。

同樣道理,
當採權益法評價之關聯企業或合資公司,
在“當期”有認列其他綜合損益 項目 時,
公司也應按比例認列。

例如:
邦邦公司轉投資尼尼公司的年度加權平均持股率為30%,
X1年度尼尼公司稅後淨利1000元,
另因資產重估認列了 100元的其他綜合淨利。

則年底時,邦邦公司應作分錄:
借: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330
貸:        採用權益法之損益份額                         300   (1000*30%)
貸:        採用權益法之其他綜合損益份額           30   (100*30%)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資產減損與續後評價 ?

網友提問:
會計資產減損續後評價有何不同?

邦尼:
企業在買進資產後,可能繼續持有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若資產價值有下滑,若不進行適當處理的話,會有資產高低的情形,
而「資產減損」,就是一種防止資產高估的作法。

什麼是總額式 vs. 餘額式試算表?

網友提問:
請問何謂總額式試算表? 何謂餘額式試算表?
這兩種差別在哪裡?
要如何把分類帳填到這兩個試算表裡面?

什麼是 直接成本、間接成本、製造費用分攤率 ?

網友提問:
在閱讀會計的文章時提到,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請問這是何意?
又什麼是製造費用分攤率 ?

邦尼:
要了解這個問題前,
要先知道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三要素:

1、直接材料:可直接歸屬於產品的主要材料成本

2、直接人工:可直接歸屬的(直接)人工成本

3、製造費用:間接材料、不能直接歸屬的(間接)人工成本等...

舉個例子來說吧,以作個手工提袋來說:
1、直接材料:包括布料
2、直接人工:包括裁縫人員(直接生產人員)的薪資
3、製造費用:包括縫線、縫紉機折舊及廠長等不直接生產,但和生產有關的人員的薪資

要完成一個手工提袋,
布料、裁縫人員、縫線、縫紉機、廠長等生產要素都是缺一不可,
因此,這些支出都必須納入 手工提袋的產品成本之中。

由上面的例子我們知道了: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及製造費用都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

接下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可以直接追蹤的成本,
用在哪個產品的身上就算在哪個產品的生產成本中,
這兩種成本要素都可直接追蹤,故又稱為直接成本。

而製造費用因為金額較小或是廣泛用於生產多個產品,
可能無法直接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
所以製造費用不能像直接成本那樣直接分配給特定產品,
這時就需要用合理、有系統的方法,
來把製造費用 "分攤" 到相關的產品身上,所以製造費用是間接成本。

而實務上,通常是採用一個分攤比率來進行分配,
這個比率就是所謂的製造費用分攤率

接著上面的例子,
假設這一期作了二個手工提袋,其相關成本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華麗型提袋      200          300       合計共花費100
實用型提袋     100           100

華麗型提袋的成本、和實用型提袋的成本各是多少?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都可直接歸屬,
但製造費用就得透過分攤了,
假設直接人工 用的越多,製造費用也會呈同比例的增加,

這時直接人工就是一個合理的製造費用分攤基礎。

而製造費用的分攤率就是
合計製造費用/合計直接人工成本
  =100/(300+100)= 0.25或25%,

完整的說法是:
製造費用的分攤率是直接人工的25%。

有了這個比率,就可以計算各產品的生產成本了: 

華麗型提袋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200+300 +300*25% =575
                     ^^^^^^^^
                   (也可用100* 300/(300+100))

實用
型提袋生產成本
  =100+100+100*25% =225

綜上,所謂的製造費用分攤率,
是一個可將製造費用合理分配予各產品的一個比率,
用以計算各產品應分攤之製造費用~~^^
---
邦尼影音相關課程: 初會3-存貨篇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可轉換可賣回公司債之買回與賣回...

問題:
可轉換可賣回公司債發行公司於自由市場上"主動買回時",分錄為:
借:應付公司債
借:交易目的金融負債-賣回權
借:資本公積-認股權
借/貸:償債損失(利益)
借/貸:應付公司債(溢)折價
貸:                現金
貸:                資本公積-庫藏股票交易

拆解應付分期公司債 (2)

後續的分錄,就當作有2批公司債:
第1批:X1/1/1發行,面額100萬,票面利率5%,年底付息,X4/12/31到期。
發行價格100萬+4萬=104萬,4萬溢價分4年攤,1年攤1萬。
第2批:X1/1/1發行,面額100萬,票面利率5%,年底付息,X5/12/31到期。
發行價格100萬+5萬=105萬,5萬溢價分5年攤,1年攤1萬。
就不贅述了~~

拆解應付分期公司債

先說好,這是進階課程,
要先搞懂一次還本公司債的處理,
才適合來讀這篇文章。

如果有一次還本公司債的會計基礎,
那分期還本公司債其實也不難,
只要把分期還本公司債拆分成若干批一次還本公司債就行了,

請問待出售和備供出售有什麼不同?

網友提問:
請問待出售和備供出售有什麼不同? ~"~
在課本上有看到待出售NCL和備供出售金融資產
但是一直搞不清楚待出售和備供出售的不同在哪
是因為一個是非流動資產一個是金融資產嗎?

會計的 借/貸項通知單是什麼 ?

問題:
常常在題目裏看到 "借項通知單",
碰到這個在解題時就不知所措,請白話解說其意義。

邦尼:
在學會計時,常常會有被"會計專有名詞"打敗的感覺,
解題時看到不認識的"名詞"時,就會亂了手腳,
沒關係,只要搞清楚 "它" 是什麼,解題就不難了~~~^^

定期盤存制下,進貨、期末存貨錯誤之分析

網友提問:
公司採定期盤存制,不考慮所得稅
期末存貨與該筆存貨相關之進貨記錄
1.期末存貨漏計900,進貨交易已入帳
2.期末存貨多計200,進貨交易已入帳
3.期末存貨漏計800,進貨交易未入帳
4.期末存貨多計500,進貨交易未入帳
求在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各科目的高低估情況?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期末存貨不等於銷貨成本 ?

網友提問:
課本上說: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期末存貨
但是如果業主在期中提供存貨使期末存貨大增,
那依照上述公式,銷貨成本不就變成負的了嗎 ?

定期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比較

網友提問:
永續盤存制定期盤存制有何不同,請舉簡例說明。

邦尼:
以表格說明如下:
                             
                                                                                           

應付公司債是流動負債還是長期負債 ?

網友提問:
X2年1月1日丙公司依面額發行7年期可賣回公司債,面額$50,000,000,到期日為X8年12月31日。公司債持有人有權於X3年7月1日、X4年7月1日及X5年7月1日以面額賣回公司債予丙公司。丙公司X2年12月31日編製資產負債表時,對該流通在外可賣回公司債應作何種分類?

會計方程式的應用 (例題)

網友提問,也給初學會計的同學玩玩看囉~~

期初資產7,240 期初負債4,120 期初權益A 

 期末資產9,550 期末負債B 期末權益C
收入1,700 費用D 本期損益600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所得稅-3「所得稅費用」的拆解與計算

我們在綜合損益表上可以看到一個科目:「所得稅費用」
要先跟大家說明,
所謂的「所得稅費用」其實有正有負,
負的所得稅,就是所謂的「所得稅利益」

觀念是,

公司賺了錢時政府會跟你抽稅,所以要認列費用。
如果公司虧了錢,

這個虧損可能在以後可以幫你省稅,所以要認列利益。

另一個重要觀念:
「所得稅費用」是由1「當期所得稅費用」+2「遞延所得稅費用」所組成的,

1「當期所得稅費用」比較好理解,
就是報當年度所得稅時企業應該繳交的錢,
有點類似現金基礎下的所得稅費用。
(當年度課稅所得 * 法定稅率 = 應付所得稅 = 當期所得稅費用)

2「遞延所得稅費用」則是一個調節項目,
反應當期DTA/DTL之變化量,
可以讓當年度所得稅費用由現金基礎轉為應計基礎。

意即: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 遞延所得稅費用
=年度應繳納所得稅款 + 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變動數 

由上式可知:
1、年度應納所得稅款(當期所得稅費用) 不等於 財報上的所得稅費用數
2、DTA、DTL的變動數也會影響到 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在上一篇: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我們了解了什麼是DTA(遞延所得稅資產)和DTL(遞延所得稅負債)。
這一篇,我們將運用DTA和DTL的變化,
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本期DTA減少數+本期DTL增加數

為什麼DTA、DTL會影響到年度的所得稅費用 ?
為什麼遞延所得稅費用可以讓:
當年度的所得稅費用由 現金基礎 轉為應計基礎(正確數) ?
以下僅以DTA作說明,
DTL的部分比較好理解就留給讀者自行發揮了...^^

在上一篇中我們知道:
DTA是基於各種原因,讓原本以後才要繳的稅(還沒發生) 提前繳交給國稅局。
這個提前繳交的動作,在會計的觀念上並不承認費用,
因為實際上還沒有發生。
道理就跟12/31預付保險費3,600元給保險公司時,
今年度只要作:
借:預付保險費  3,600
貸:        現金                 3,600
是認列一個資產,而不認列保險費用一樣。

問題來了,
當期所得稅費用=當年度報稅時要繳交給國稅局的錢,
也就是說,我們繳付給國稅局的這筆錢,
會被記錄到"當期所得稅費用"內。
這樣一來不就違反會計原則了嗎 (不應該認列仍未發生的費用) ?
別擔心,我們還有"遞延所得稅費用"可以來彌補,
只要把本期新增的DTA從遞延所得稅費用中減除就好了。
這就是為什麼DTA增加數要列為遞延所得稅費用的減項了 !

太抽象了? 
那我們舉一個簡例來幫助思考:

邦尼公司今年財上所得為0元,
但因為預收利息100元,依稅法規定應於收現時認列,
所以今年的課稅所得是100元,
依規定應納17元(100*17%)所得稅款。
從財務會計的觀點來說,
這利息收入只是預收而已,根本還沒賺得,所以實際上公司並沒有所得,
既然本期沒有所得,那本期的所得稅費用應該是0元(0*17%)才對。

但是依稅法邦尼公司仍應繳納17元給國稅局,
這17元應認列為當期所得稅費用17元,
到目前為止公司的所得稅費用就高估17元了。

好險我們有遞延所得稅費用這個觀念,
把這17元認列為DTA的增加,並調整減少遞延所得稅費用17元。
如此一來,邦尼公司今年的
所得稅費用= 當期所得稅費用(17元)+遞延所得稅費用(-17元)=0
就正確啦~~

所得稅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7           (資產增加17元)
貸:        應付所得稅            17  (負債增加17元)
(沒有認列所得稅費用)

由上例可得,
「DTA」的增加量,就是遞延所得稅費用的減少量,
「DTA」的減少量,就是遞延所得稅費用的增加量。
同理,
「DTL」的增加量,是遞延所得稅費用的增加量,
「DTL」的減少量,是遞延所得稅費用的減少量。

可以整理為一個簡單的式子:
本期遞延所得稅費用
  =DTA減少數-DTA增加數+DTL增加數-DTL減少數


看完了這篇,恭禧你已經學會了基礎所得稅費用的計算了,
建議多找幾題例題來練習看看哦~~

---
相關課程:白話會計 中會5

所得稅-2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讀完上一篇:)課稅所得(稅上所得) 與 會計利潤 (財上所得
讀者應該已經明白,課稅所得 與會計利潤通常不會相等,
這會造成實際稅率不等於法定稅率17%。

這一篇,
我們要來了解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它們也是會造成公司課稅所得(稅上所得)與會計利潤(財上所得)不同的原因。

為行文方便,以下:
遞延所得稅資產(Deferred Income Tax Asset), 簡稱 DTA
遞延所得稅負債(Deferred Income Tax Liability), 簡稱 DTL


讓我們先從比較好理解的DTL開始好了,
因為 "繳稅"是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情,
所以老闆會希望公司最好可以儘可能少繳點稅(避稅),
如果一定要繳的話,能晚點繳就晚點繳。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晚點繳咧?
實務上常見的手段就是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
讓折舊(在早期)多提一點、認多一點費用,
就可以減少課稅所得,減少應付所得稅,達到延繳所得稅的目的。

茲舉例說明如下:
邦尼公司買了一台新車100萬,無殘值,預計使用4年,採用直線法折舊。
邦尼為了晚點繳稅,所以在報稅時,另外採用了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
因為會計和報稅時採用不同方法折舊,
所以會造成每年財上與稅上的折舊費用不同,此即所謂的「財稅差」。

先來看第一年,公司實際上(財務會計上)是賺了100萬,
但報稅時因為採用加速折舊法,多提了15萬的折舊費用,
所以在報稅時課稅所得只有85萬(100萬-15萬)。

也就是在繳第一年所得稅時,
可以少繳15萬*17%=25,500。
但是俗話說的好:「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

從上表我們可以知道,使用加速折舊法,
雖然第一年、第二年時可以減少課稅所得,讓當期的應付所得稅減少。
但在第三年、第四年時,卻會使課稅所得增加,讓當期的應付所得稅增加。

所以,
第一年雖然可以多報一點費用、少繳一點稅,
但是這個多報的費用,在未來還是要還的!!

再看一下"合計"欄,不管使用什麼方法折舊,
四年加總起來的所得都是一樣的,公司要繳的稅還是一樣多,
今年該繳卻少繳的,在未來都是要吐回去的。
所以剛才說第一年所得稅可以少付25,500,

但因為以後要吐回去,
所以會計帳上還是要認一個負債,這個負債就是所謂的DTL。

簡言之,所謂的DTL就是因為各種原因,
讓本來該繳的稅遞延到以後再支付,
這個以後要吐回去的金額,

對公司來說是就是一項"負債"(以後還是要付給國稅局),
因為跟所得稅相關,所以就叫作遞延所得稅負債(DTL)。

了解了DTL之後,DTA其實產生的原因也相同,
就是因為各種原因,
讓本來以後才要繳的稅提前繳交給國稅局,

但這個提早支付的稅款其實不是白繳的,
如果提早支付的金額,可以在未來抵減以後的應付所得稅,
那對公司來說,就是個有價值的"資產",
因為跟所得稅相關,所以就叫作遞延所得稅資產(DTA)。

了解了DTA和DTL之後,

下一篇我們再來學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費用」和「當期所得稅費用」?
---
相關課程:白話會計 中會5

所得稅-1 什麼是課稅所得(稅上所得) 與會計利潤 (財上所得)

要了解所得稅,首先要先知道所得稅是針對 "所得/利潤" 來課稅,
而所謂 "所得/利潤" 的基本概念就是:
(收入+利益) - (費用+損失)

由上式中,可以得到一個基本觀念:
"所得/利潤" 是 "相減" 而來的。
到這邊為止,相信大家應該都沒問題~~^^
(什麼是收入、利益、費用、損失,請參見 "看故事學會計-6" 系列文章)

了解 "所得" 的基本概念後,
要知道 "所得" 其實有很多種,
常聽到的就有:
財務所得、報稅所得、免稅所得、應稅所得、執行業務所得...

在所得稅會計裏,
最重要是:
「財上所得」「稅上所得」 2種:
「財上所得」:就是依據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 計算出的 「稅前損益」。
「稅上所得」:則是依據所得稅法(Tax Law) 計算出的「課稅所得」。

會計原則以能公允表達企業營運概況為最高目的,
而 所得稅法則是以合理課稅為最高目的,
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規則,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差的問題,
而身為會計人員這2套規則都必須理解、遵守,
進階的會計人員則可以運用2套規則的差異,
在合法的範圍內進行租稅規劃...

實務上,公司會先依據GAAP來作(會計)帳,先得到:
財上所得 (會計利潤)
= 會計上收入(/利益) - 會計上費用(/成本/損失)
= 會計稅前損益

在報稅時,再另行計算:
稅上所得 (課稅所得)
= 稅法上的收入(/利益) - 稅法上的費用(/成本/損失)
= 應課稅金額 -可減除金額

因為平時公司已經把會計上收入都記錄好了,
所以接下來,
只要把會計收入中不用課稅的收入(免稅收入)給捉出來,
再把稅上認定是收入,
但財務會計不認列為收入的項目也捉出來,
就可以得到稅法上的收入(應課稅金額)了。
即:
應課稅金額=
會計上收入 - 免稅之會計收入 + 應稅之非會計收入

相同的道理,
平時公司已經有了會計上費用的資料,
只要把 會計費用中 不能抵稅的金額捉出來,
再把稅法上說可以抵稅,
但會計上不認列為費用的項目捉出來,
就可以得到稅法上的費用(可減除金額)了。
即:
可減除金額
= 會計上費用 - 不得抵減的會計費用 + 可抵減之非會計費用

(國稅局很盡責,實務上可抵減之非會計費用非常罕見....)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來看個簡單的例子:
艾倫公司101年,會計帳上有收益100元,費損80元。
會計收益100元中,有20元是處分土地利益,依法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
此外,
艾倫公司101年有應付帳款5元逾2年仍未支付,依法應予課稅。
(國稅局推論該應付帳款付了2年都付不出去,應該也不用付了,等於賺了5元)
費用80元中,有5元是超速罰鍰,依法不能抵稅。適用稅率=10%

則艾倫公司101年的,
應課稅金額=100(會計上收入) - 20(免稅收入) + 5(應稅之非會計收入) = 85
可減除金額=80(會計上費用) - 5(不得抵減之會計費用) = 75
則課稅所得=85(應課稅金額) -75(可減除金額) = 10
所得稅費用=10(課稅所得)*10%(適用稅率)=1

會計利潤=稅前淨利=100-80=20
所以,財報上的稅後淨利=20-1=19

從以上的例子,
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我國的稅率明明是17%,
但很多公司的實際所得稅率,
從財報上看來 (所得稅/稅前損益) 卻不等於17% ?

原因之一就是稅上所得(課稅所得)並不等於財上所得(會計利潤)。

另一個原因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有產生變動。

至於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下一篇,我們再來學吧...
---
相關課程:白話會計 中會5

所得稅-0:為何財報上的所得稅率不是17% ?

網友提問:
我國99年起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為17%
但上市櫃公司季報的所得稅率,算起來有的都超過17% ?
我去看了財報附註,發現有一部分是因為遞延所得稅,
那遞延所得稅未來何時才會回沖 ?
另外,未分配盈餘課稅,也反應在季報的所得稅嗎? 還是年報?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權益法順逆流交易之沖銷...

問題:
在計算權益法長期投資投資損益時,
要沖銷"投資公司"與"被投資公司"間交易之未實現損益
(聯屬公司間未實現利益)。
其中對非子公司的順流交易要按 "期末持股比例" 沖銷,
對子公司的順流交易要全部沖銷。
逆流交易要按 "約當持股比例" 沖銷,
請問為何有此差別?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以物易物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之會計處理 (4)

實務上,交易雙方對公平價值的衡量是很難取得一致的,
尤其是沒有活絡交易的二手商品。
因此,很有可能交易雙方的於資產的"公平價值"有不同看法,
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公平價值資訊不一致
舉個例子來說吧:

以物易物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之會計處理 (3)

前面2篇短文的例子,都是等價物的交易,
也就是公平價值相等的兩件物品來進行交換,
這樣一來交換雙方才互不吃虧~~
但現實生活中,可不一定要雙方各擁等價物才能交換哦~~
理由很簡單,只要透過現金補貼就可使雙方達成交易:

以物易物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之會計處理 (2)

會計上要認列損益有個前提,就是要有"真正"的交易發生。
而"真正"的交易,

正式的會計用語叫作: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易

舉例:
貓頭鷹有一支愛瘋手機,

以物易物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之會計處理 (1)

在貨幣沒被發明以前,
人們就已經會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進行交易了。
就算在商業發達的現代,
人們還是有機會透過"以物易物"來達成商業目的。
那以物易物的交易在會計上要如何處理咧?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什麼是租賃改良物? 折舊年數怎麼算?

網友提問:
什麼是租賃改良物?
還有怎麼計算它的折舊年數?

邦尼:
一般來說,我們對自已房子的裝潢,會當作房屋成本的一部分,
也就是把裝潢的支出資本化為 "房屋"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接受捐贈時怎麼作帳 ? (二,實戰練習篇)

接續上一篇:接受捐贈時怎麼作帳 ? (一)
大家了解了上一篇所說的理論後,接下來我們就玩幾個題目來試試看吧。
(建議看完題目後先自已作答,完成後再跟解答比對,才能學得更快哦~~)

例2:
假設政府補助腸很長公司購買自動化灌腸機台,補助款10萬,
該機器購價20萬,預計可使用5年,無殘值。
買機台時:
借:機器設備                200,000
貸:        現金                                200,000

受贈時:
借:現金                      100,000
貸:       遞延捐助收入               100,000 
             (先把收益遞延,不能馬上認列收益)

年底調整分錄:
借:折舊費用               40,000
貸:         累計折舊-機器設備    40,000
借:遞延捐助收入      20,000
貸:         折舊費用/捐贈收入   20,000     
                (收益依折舊比例認列)

例3:
政府於年初捐贈價值5,000,000的土地予邦尼公司設廠,
條件為設廠期間滿10年,且每年聘用當地員工30人以上。
公司評估該廠10年間營運及相關人事費用總成本為20,000,000,
且成本將平均發生。
另,若該土地之捐贈並未附加任何條件,請作受贈時分錄。

有條件受贈時:
借:土地                          5,000,000
貸:        遞延捐贈收入                5,000,000

年底認列折舊及人事成本:
借:折舊、薪資等          2,000,000                (已履行比例=2,000,000/20,000,000=10%)
貸:       累計折舊、現金等         2,000,000

年底認列捐贈收入:
借:遞延捐贈收入          500,000                    (5,000,000*10%)
貸:        捐贈收入                         500,000

無條件贈與時:
借:土地                      5,000,000
貸:       捐贈收入                       5,000,000

例4:
X1/1/1邦尼公司獲政府低利貸款3,000,000用於建置機器設備,貸款利率1%,每年底付息,X3/12/31到期,
當時之市場利率為5%。該設備於X2/12/31完工,並支付現金5,000,000,機器耐用年限4年,
採年數合計法折舊,試作邦尼公司X1年至X4年之相關分錄。

X1/1/1 獲低利貸款
借:現金                 3,000,000
貸:       長期借款                   2,673,211
貸:       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326,789

X1/12/31
認利息費用,政府補助利益因機器仍未開始折舊,所以不能認列
借:利息費用          133,661
貸:        長期借款                  103,661
貸:        現金                            30,000

X2/12/31
認利息費用,政府補助利益因機器仍未開始折舊,所以不能認列
借:利息費用         138,844
貸:        長期借款                108,844
貸:        現金                          30,000

機器完工付現
借:機器設備      5,000,000
貸:        現金                      5,000,000

X3/12/31 (認列利息費用)
借:利息費用        144,284                          (調整尾差)
貸:        長期借款                114,284
貸:        現金                          30,000

還本:
借:長期借款     3,000,000
貸:        現金                     3,000,000

提列折舊:
借:折舊費用     2,000,000                         (5,000,000*4/(4+3+2+1))
貸:       累計折舊-機器設備 2,000,000

遞延收益轉實現:(與折舊費用相配合)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130,716                (326,789*4/10)
貸:        政府補助利益             130,716

X4/12/31 (認列利息費用)
提列折舊:
借:折舊費用              1,500,000                  (5,000,000*3/(4+3+2+1))
貸:        累計折舊-機器設備  1,500,000

遞延收益轉實現:(與折舊費用相配合)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98,037                   (326,789*3/10)
貸:        政府補助利益                98,037

例5:
X1/1/1適逢全球經濟風暴,邦尼公司獲政府紓困低利貸款3,000,000,貸款利率1%,
於每年底付息,X3/12/31到期,當時之市場利率為5%。
試作邦尼公司X1年至X3年之相關分錄。

政府真正欲補助者為利息費用,故邦尼公司應先將該補助利益予以遞延,
並隨借款攤銷金額認列補助利益。

X1/1/1 獲低利貸款
借:現金                         3,000,000
貸:      長期借款                            2,673,211
貸:      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326,789

X1/12/31 
認利息費用,攤銷長期借期,並認列等額政府補助利益
借:利息費用                   133,661
貸:       長期借款                             103,661
貸:       現金                                      30,000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103,661
貸:        政府補助利益                   103,661

X2/12/31 
認利息費用,攤銷長期借期,並認列等額政府補助利益
借:利息費用                 138,844
貸:        長期借款                            108,844
貸:        現金                                      30,000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108,844
貸:        政府補助利益                   108,844

X3/12/31 
認利息費用,攤銷長期借期,並認列等額政府補助利益
借:利息費用                 144,284                      (調整尾差)
貸:       長期借款                            114,284
貸:       現金                                      30,000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114,284
貸:        政府補助利益                   114,284

還本:
借:長期借款               3,000,000
貸:        現金                                3,000,000

都作對了嗎?
不對的話記得再回第一篇看看、想想~
都對的話,恭禧你,
接受捐贈的會計處理你已經all pass 了哦~~^^
--
相關課程:白話會計 中會2

接受捐贈時怎麼作帳 ? (一)

關於企業接受捐贈的會計處理

1、首先須區分捐贈人的身分:
A.若捐贈人的身分是股東的話,該捐贈必須直接記入權益,不得認列為收益。
(如此的規範是為了避免股東操縱損益)

B.若捐贈人不是股東的話,長期下,企業可將受贈資產的公允價值認列為收益。
(但是否能在受贈時立即認列為收益,應再進行判斷)

例1:
邦尼公司股東-大仁哥 捐贈一輛汽車給邦尼公司,
該汽車市價500,000,大仁哥的取得成本480,000,請為邦尼公司作受贈日之分錄:

借:運輸設備                           500,000
貸:         資本公積-股東捐贈              500,000 
                 (不得認列為收益哦!!)
之後,
該運輸設備的折舊與其他會計處理,
與一般運輸設備均相同,不贅述。

2、辦別受贈收益之認列時點:
大部分的(政府)捐贈都會附有條件,
企業必須在
能合理確定:將可達成該條件,
且預期將收到捐贈標的時,
才能將受贈資產依「受贈時的公允價值」 認列為公司的資產。

符合認列要件時的分錄,借記資產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貸方要立即認列收入還是先將收入遞延,就有學問了。

原則是:
捐贈人(政府)要補助的支出,
如果已經發生,
且未來不會再發生政府要補助的支出,
才可以在受領時立即認列為收益。

否則的話,
應先將該收益予以遞延(先認列負債),
在以後各期間,"依政府欲補助支出的發生比例"
分期依同比例認列為捐贈收入(或沖減相關費用),
這樣規定的目的在於使收益、費損能夠互相配合(配合原則)。

舉例:
政府贈與或補助購置折舊性資產(例如:機器設備)時,
是要補助公司 "使用折舊性資產的支出",
而 "使用機器的成本" 是以折舊的方式認列,
所以政府的補助收入,也應該要跟折舊費用相配合,
折舊認了30%,捐贈收入就該認列30%、
折舊認了80%,捐贈收入就該認列80%,以此類推。

若政府捐贈土地(非折舊性資產)給企業,
則上述依折舊比認列收入的方式就破功了,
這時要改成依:企業"履行政府贈與條件的比率"來認列捐贈收入,
履行了30%,捐贈收入就該認列30%、
履行了80%,捐贈收入就該認列80%,以此類推。
而這個比率通常是採用成本投入比例
  =(已投入成本/預計投入總成本)。

那如果政府是無條件的捐贈土地呢?
你可想成是企業 "已作了" 某某事情,
讓政府願意 "無條件" 的捐贈土地給企業,
這時,企業履行政府條件比率已達100% (因為已經都作好了),
因此,可以在受贈時立即認列全部收入,不用再將收益遞延了。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只要記住這些原則就ok了,

茲將各種情形的會計處理要點整理於下表供參(請依上述原則理解,勿死背):

捐贈人     捐贈標的                 認列資產時點      認列收入時點   認列權益時點
A. 股東      附條件                      達成條件時                  X               達成條件時
B. 股東      無條件                      接受捐贈時                  X               接受捐贈時
C. 政府 折舊性資產-附條件     將達成+將收到       依折舊比
D. 政府 折舊性資產-無條件     將收到                     依折舊比
E. 政府 非折舊性資產-附條件 將達成+將收到       依履行比
F. 政府 非折舊性資產-無條件 將收到                     立即認列
G. 政府 與收益有關-附條件    將達成+將收到       依履行比
H. 政府 與收益有關-無條件    將收到                     立即認列
I. 政府  政府補助低利貸款
              購置折舊性資產         貸款時/購置時         依折舊比
J. 政府 政府補助低利貸款
             購置非折舊資產          貸款時/購置時        依履行比
K. 政府 政府補助低利貸款
            供營運使用(無特定用途) 貸款時               利息法攤銷
--

常見折舊方法解析--直線法、年數合計法、倍數餘額遞減法、定率遞減法

在進入折舊方法探討之前,要先知道折舊到底是幹嘛用的?
答案很簡單,就是把固定資產的成本給合理分攤到其使用期間內。
舉例:
阿邦花了1,100元(成本)買了一台汽車供作營業使用,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支出的資本化與費用化 ?

網友提問:
何謂會計上的資本化與費用化 ?
又該怎麼區分呢?

邦尼:
在會計上,一筆支出發生了,有2種可能: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現金流量表之直接法下如何處理應收帳款相關資訊 ?

網友提問:
在計算現金流量表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時,
若採直接法推算銷貨收現數時,
有的題目給的是應收帳款"毛額",有的題目是給應收帳款"淨額",請問如何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