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什麼是投資股權淨值差異,它是如何產生的 ?

我們在上上一篇文章:
什麼是合併淨利? 歸屬母公司淨利 ? 非控制股權淨利?
的簡例中,有提到:
若甲持有乙公司90%股權,而且沒有 "投資股權淨值差異" ,也沒有母子公司間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

有網友先進提問: 投資股權淨值差異是如何產生的...
這問題很好,相信也是許多網友的問題,

所以邦尼針對這點再作一些簡單的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中級會計學的權益法投資章節,

會有更完整的說明...

所謂 "投資股權淨值差異" ,
白話來說就是:投資成本取得股權淨值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投資成本,你可以想成是你去買股票所付出的代價,
這代價可以是 "掏出口袋的錢" 也可以是 "未來將提供的服務" 或任何有價值的資產
我想這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取得股權淨值,你可以想成是因為買到股票,而享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權,
舉個最極端的例子,你把一間公司的所有股票都買下來,持股百分百,
這時整間公司都是你的,你取得的股權淨值就是這整間公司的帳面淨值。

至於什麼是帳面淨值

就是帳面上的資產 - 帳面上的負債。
(若有興趣請參見白話會計的相關文章)

如果你只有買30%,假設這間公司的帳面淨值是100元,那你取得的股權淨值就是30元。

這2個名詞搞清楚之後,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投資成本會不等於 取得股權淨值 ??

很簡單,因為股權淨值是依會計準則所計算出來的股東權益,
也就是 "假設" 企業的資產、負債均已呈現在報表上,
且這些資產未來可以依帳面值變現,而負債可以按價面值來償還。

這些假設顯然在資本市場上是不適用的,
事實上會計是個用途十分有限的工具,基於許多理由,
許多有價值的資產(商譽、專利權、秘方...) 是無法表列於資產負債表上的,
就算有列出來,也很少能即時、正確的反應出市場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的股價不會等於每股帳面金額 !

(當然,這並不表示會計報表是一無是處的,而是在解讀時要小心謹慎 )

再回到主題,

投資人在購買公司的股票時,是依照公平市價去取得的 (要不然不容易成交),
而不是按公司的每股帳面金額來買賣,
所以這兩者之間,就很有可能有所差異,
這個差異就是所謂的投資成本與股權淨值差異 (簡稱投資股權淨值差異) 。

來個簡例:
邦尼斥資1500萬,取得猩猩公司300張股票,佔其全部股權(1000張)的30%,
而猩猩公司的帳面淨值是2000萬,市場價值(股數*股價)是5000萬,
這時邦尼投資猩猩公司的投資成本是1500萬,
取得的股權淨值是2000萬*30%=600萬,
投資成本與股權淨值差異=1500萬-600萬=900萬。

至於這個投資成本與股權淨值差異要如何處理?

這就要再作進一步的分析了,下次有機會我們再來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