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高手分享:如何學好會計學 (skg501大大)

有上會計問答網 http://www.askaccounting.tw/
的同學應該知道有位熱心的高手”skg501”非常厲害,
許多網友的問題她都回答的很棒,
從回答的內容中感覺得出她很懂會計。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顧客忠誠計畫之 要乘 不要乘 ?? (2)

有了上面一篇的基本觀念後,
我們找幾題相關的題目來玩看看...

103年高考會計師 中級會計學 申論一
甲公司於20X2年採行顧客忠誠計畫,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顧客忠誠計畫 之 要乘 不要乘 ??

「顧客忠誠計畫」是近年來國考的熱門考點,
也是讓許多同學害怕又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其中一個最令人困惑的地方是,
到底「點券」的公允價值怎麼計算 ?
為什麼有的題目要乘上兌換率?
有的題目又不能乘?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售後租回利益為何要沖減折舊費用?

先說好,
這篇算是中會裏較冷僻的討論,看不懂的請不用太過傷心~~^^
之所以在這邊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
一是為了解決學習租賃會計同學的疑惑
二是希望透過這個例子,鼓勵大家去思考會計原則背後的邏輯,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什麼是或有損失、或有負債、負債準備 ?

企業經營時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利的事情,
導致公司未來可能產生損失(經濟資源流出),
這個可能的損失我們稱為或有損失。

這個或有損失在會計上又分為2種:
第1種叫作 應入帳的負債準備
第2種叫作 不用入帳的 或有負債
那如何區分這兩者呢?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什麼是 「淨變現價值」?

常常聽到「淨變現價值」
到底「淨變現價值」是什麼意思?
又怎麼計算「淨變現價值」咧?
為什麼有時在計算「淨變現價值」要扣除加工成本?
有時又不用?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收入和收現有什麼不同 ?

學過會計的同學一定很清楚,收入收現是不同的概念,
但初學會計者,通常搞不清楚2者的差異,
所以很多題目作不出來~~

收入: 是應計基礎下計算本期因非業主交易所產生的 淨資產流入數。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分享不一樣的80/20法則

今天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好文,截取其中片斷跟大家共享:

趙朴初先生: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請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

一直以來,邦尼都強調在面對會計考試時,
不要一昧的背誦題目,在讀完考題、解題之前,
要先想一想,這一題老師在考我們什麼?(先找考點)

找到考點後,
要試著想想我們在學習這個考點時,學到了什麼會計知識?
有那些準則可應用? 有什麼容易中的陷阱?

最後,再進行解題。
如此才是真正的運用會計知識在解題,而不是背誦題目~~

同學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一看到題目的詞語、項目、數字、就急著解題,
一來這樣解題沒有方向感,
很容易頭腦那時跑出了什麼片段,就誤用了錯誤的會計知識,
而且也很容易忽略了應小心的注意事項,
一腳就踩進老師安排的陷阱中~~

不相信?
下面自己作個簡單的測試吧~~^^

104國家考試實際考題:
怡保公司以聚丙烯(PP)為原料製造密封盒。
該公司 X1 年 12 月 31 日之期末存貨,包括密封盒(成本$800,000,淨變現價值$960,000)及聚丙烯(成本$1,200,000,淨變現價值$1,000,000)。試問該公司於X1 年底應認列之存貨跌價損失為多少?
A $0 B $40,000 C $160,000 D$200,000

衝動型考生很容易選D.
但答案是A.
其實只要下筆前多想想,就可以避免白白丟掉寶貴的分數囉~~

解析:
這題在考存貨評價: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LCN)之應用。

其中應注意,
原物料若有成本低於淨變現價值的情形時,有免死金牌可用。

而所謂的免死金牌就是:“原物料的製成品” 若無跌價損失時,
原料物可免提跌價損失。

為什麼? 
因為若把原物料加工作到好,
變成製成品的時候若不會有減損,
那老闆只要選擇把原物料繼續加工作成製成品就可避免損失了,
這就是這道免死金牌的由來。

套用在本題:
聚丙烯是原料,密封盒是聚丙烯的製成品,
分開來看,
密封盒:成本800,000、淨變現價值960,000,並無跌價損失。
聚丙烯:成本1,200,000、淨變現價值1,000,000,有跌價損失200,000。

這時要小心,
聚丙烯是原物料,在提列跌價損失時,
要考慮到其製成品有無跌價損失(免死金牌)。

本題聚丙烯的製成品是密封盒,
但密封盒並沒有跌價損失,
也就是說聚丙烯這個原物料有了免死金牌,
可以不用提列跌價損失,
故本題密封盒、聚丙烯都不用提跌價損失。

綜上,應選A.

請同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才能事半功倍哦~~
加油吧 !!!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會計科目名稱 要一字不差嗎 ?

網友提問:
因各個老師課本科目版本皆略有不同,
造成學習時有點茫然,
如果國家考試我寫的科目和標準答案不同時,
是否會因此被扣分呢?

什麼叫「前手息」? (附簡例)

在處理買賣債券的問題時,
很常聽到「前手息」這個名詞,
但到底什麼是「前手息」,
為什麼會有「前手息」,
又怎麼計算「前手息」咧?

公司在發行公司債時,一定會在合約中清楚規定:
票面金額、票面利率、付息頻率、付息日期等重要條款。
一般情形下,
公司在發行公司債時會選在付息日當天發行,
這樣的好處是購買當天就是計息日,
發行價格若是100,000元,就只收100,000元,簡單、清楚又明瞭。

但實務上,
並不是所有的債券都會剛好在付息日完成出售,
這時就會牽涉到”前手息”的問題。

同學們要知道,對發行公司而言,
發行公司債的應付利息是看白紙黑字的,
而每個付息日要支付的金額就是這樣算出來的:
公司債面額 * 公司債票面利率 * 付息期間 = 應付利息。

舉個簡例,

邦尼公司發行10年期,面額為$1,000,000,
票面利率為6%之公司債、每半年付息一次,
其付息日分別為每年2月1日及8月1日。
在邦尼公司發行了這批債券之後,
就要在債券到期前的每年 2月1日和8月1日支付利息:
1,000,000*6%*6/12=30,000。

在支付利息時,邦尼公司是認票不認人,
不管債券持有人是在哪一天取得債券的,
只要在付息日(2月1日、8月1日)持有債券,都有權 領取30,000。
這樣對邦尼公司來說,發放利息的工作可以大幅度簡化。

問題來了,
如果有人是在2個付息日中間買入/賣出債券的話,
該怎麼處理?

我們假設媚涼在4/1 向 徐匯 買進這批公司債,
徐匯從上次領息日2/1到出售日4/1,又持有了債券2個月,

本來已可以跟邦尼公司領取利息:1,000,000*6%*2/12=10,000。
媚涼為了讓徐匯心甘情願的出售債券,
會願意額外多給徐匯10,000,當作給徐匯的補貼。
這個10,000就是所謂的「前手息」了。

當然精明的媚涼也沒吃虧,
因為她等到8/1就可以跟邦尼領取30,000,
這30,000中的10,000,就是媚涼之前先貼給徐匯的「前手息」,
另外的20,000則是她實際持有債券4個月所應得的利息。

同學們可發現,
透過「前手息」這種交易方式,
可以簡化債券發行公司發放利息的工作,

而且也可使債券的買賣雙方更願意在付息期間中交易,
可謂一舉數得,所以目前債券市場交易都採用這種制度。
以上就是「前手息」的好處和由來,

再來「前手息」怎麼計算咧?
其實在上面的例子就已經講過了,

「前手息」
  = 債券面額 * 票面利率 * 計息期間 (上次付息日至出售日)


接下來,我們現學現賣,
來作作今年(104年)剛出爐的考題試試身手吧:

104身障三等 會計學 選擇15
甲公司於X1年4月1日以96之價格發行10年期,面額為$1,000,000,票面利率為6%之公司債。該公司債每半年付息一次,其付息日分別為每年2月1日及8月1日。試問甲公司於X1年4月1日發行公司債時共可收到之金額為多少?
A.$970,000 B.$990,000 C.$1,000,000 D.$1,010,000

解析:
這題在考”2付息日之間”發行公司債的觀念,
也就是要你處理”前手息”的問題


本題公司要在每年的2月1日和8月1日,
支付:1,000,000*6%*6/12=30,000。

不管債券的持有人是哪一天買的,只要是持有債券的人,
在2月1日、8月1日都可以領取30,000。
問題來了,公司是在X1年4月1日才發行公司債,
也就是4/1才借到錢,到下次付息日8/1,總共才過了4個月,
但卻要付6個月、30,000的利息錢出去,你叫公司怎麼甘心?

反過來想,投資人4/1才買到債券,8/1就可領到6個月的利息錢,
是不是太爽了?

公平起見,債券市場的交易慣例規定,
凡在付息日之間購買債券的人,
必須支付給出售債券的人持有期間的票面利息,
這樣一來對債券的賣方來說,不會因為提前出售而損失了應享有的利息,

對買方來說,只要支付給賣方其已賺取的利息,就可以隨時買到債券,
這就是”前手息”的由來。

套用在本題,
甲公司4/1才出售債券,等於持有了(2/1~3/31) 2個月債券之後才出售,

所以可以跟4/1購買債券的人收取2個月的票面利息:
1,000,000*6%*2/12=10,000。

另外,
債券是以”96”的價格出售,
這是債券市場報價的一種方式,
意思是以面額的96%出售,
在本題就是以1,000,000*96%=960,000出售。

別忘了,
實收金額 = 出售價格 + 前手息
   =960,000+10,000=970,000

綜上,應選A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EPS的分母為何要採加權平均股數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不要想會計,
來想想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吧~~^^

假設1位獵人一年(12個月)能捉到100隻兔子,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HOPE = Hold On, Pain Ends

夏天到了、考(烤)季即將來臨,
有志於挑戰自我的考生們,心情應該也越來越激動了。
古人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現代人也許熬不了十年,
但準備考試的壓力與辛苦仍不足為外人所道哉。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如何計算「每股淨值」?

前面寫了2篇文章:

特別股的種種



這2篇短文算是計算「每股淨值」的基礎背景知識,
很多同學不去了解背景知識,
而是直接從題目來學習,
很容易見樹不見林,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特別股的種種

前篇文章中提到,若公司有發行特別股,
因特別股與普通股之權利、義務不同,
所以在計算每股淨值時,也應分別計算之。

本篇文章先將特別股作個簡單的介紹,
除了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外,
也可以當作進行每股淨值計算前的暖身文章....

在開始計算之前,
請先了解,特別股雖也是股,
但是在實務上,為了避免經營權被稀釋,或是為了增加特別股的賣相,
通常會對特別股的權利、義務有些特殊的設計。

例如,特別股通常無表決權,但會有基本股利率(票面股利率)的保障,
此外,特別股也享有優先股利分配權、清算時也擁有優先財產分配權,
也就是說,特別股要先吃飽,吃剩的普通股才可以吃。

普通股雖然在上述各點看來很吃虧,
但勝在享有表決權、可以投票選舉董監事,甚至控制公司,
因此,普通股仍然相當具有吸引力,
與特別股可說是各擅勝場。

而許多公司為了增加特別股的賣相,
在設計特別股條款時會發給特別股特殊武器,
例如賦予特別股:
股利的累積權、
股利的參予分配權、
甚至是特別股的可轉換權(轉換為普通股)。

所以投資人在買進特別股之前,
一定要詳讀投資說明書,了解該特別股到底有何權利、義務,
平平一樣是特別股,價值有可能差很大哦 ~~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常見的3種特別股武器:

一、股利累積權:

特別股持有人的身份是公司的股東,
既然是股東就不能像債權人一樣,
享有確定的按期領息和本金到期時返還的權利。
因此,一般的特別股雖然有固定的基本股利可領,
但若公司當年度未宣告股利 (有盈餘不一定會宣告股利哦),
就一毛錢也領不到,因此一般的特別股領息並不是百分百獲得保障的。

為了增加特別股股東的保障,有的公司會設計累積特別股,
”累積” 的意思是,如果今年度沒有宣告股利,
那特別股股東可以把今年沒領到的股利累計下來,
等到公司未來有宣告股利時,
可以優先取回之前沒領到的股利,作為適當的補償。

如此一來,雖對普通股股東不利,但可提高投資人購買特別股的意願,
使特別股得以順利發行,或可以調高特別股的售價(發行價格),
增加特別股的募資能力。

請注意,並不是所有特別股都有”累積股利”的特權哦。

二、參與分配權:

一般的特別股只能領取固定的股利率,
因此當公司某年度大發股利時,特別股股東通常只能乾瞪眼,
看著普通股股東大口吃肉,特別股股東卻只能分口湯喝。
為了彌補特別股的這種缺憾,
有的公司會發行具有 “參與分配權” 的特別股。

所謂參與分配權,只是一種優先選擇權,
如果參與分配可以分得更多,特別股股東可以選擇參與分配,
如果參與分配時,領到的比 不參與分配(基本股利)來的少時,則可以不參與分配。
意思是,有參與分配權,並不一定要參與分配,
特別股股東可以選擇對自已最有利的方案來決定要不要參與分配。

參加權也有分2種:

1種是沒有上限的,叫作”完全參加”,
另1種是有上限的,這個 上限比率 會高於 基本股利率 ,
這種有上限的參加權,叫作”部分參加”。

假設平均股利率是20%,特別股的票面股利率是5%,
若是非參加特別股,那特別股股東只能領5%,
若是完全參加特別股,那特別股股東可以領得20%的股利率。
若是部分參加,且參加上限於15%,這時特別股只能領到15%。

再假設平均股利率是3%,特別股基本股利率5%。
若是非參加特別股,那特別股股東仍是可以領5%,
若是完全參加特別股,那特別股股東將選擇不參加,領5%的股利。
若是部分參加,且參加上限於15%,特別股也將選擇不參加,領5%股利。

三、特別股轉換權

特別股若加上可轉換為普通股的轉換權,
稱為可轉換特別股,
這種證券進可攻、退可守,
若公司營運大好,可將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享受普通股待遇。
若公司營運不佳,可選擇不轉換,安享基本股利率。
而轉換權的價值,可比擬為選擇權,
應視轉換價格、可轉換日期、普通股股價波動率等變數來決定,
因非會計學的領域,邦尼就點到為止,少說少錯...^^

以上是特別股常見的特權,
另外市面上還可見到:
可贖回特別股、可要求贖回特別股,

可贖回特別股是發行公司可要求特別股持有人依特定價格賣回給發行公司,
這種贖回權對持有人不利,所以發行價格通常會被打折。
但金融商品就是這樣,
只要有人肯買、有人肯賣,又不違法,
就可以存在在資本市場上。

可要求贖回特別股,又稱可賣回特別股,
雖然名義上是股,但因發行公司有付錢贖回的潛在義務,
所以在會計處理上,是被當作負債來處理。
台灣在採用IFRS後,
惟一的例外就是高鐵在採用IFRS之前所發行的特別股,
邦尼個人認為,金管會允許這種例外
其實是為了美化高鐵財報比率的一種行政干預行為,
讓高鐵的財務比率看起來比較健康,
但這種作法其實是與IFRS不一致的。

內行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這個特別股根本不是股,而是債,
 可以躲過地雷或了解高鐵真實的財務壓力。
但可憐的是一般散戶,
無法自行判斷財報的真實性,
有可能因此而承受了不必要的風險。

從這個例子來看,
學會計、懂財報分析不一定會賺錢,
但不懂會計卻很有可能誤觸地雷,
所以,沒事多點點白話會計,
說不定會有幫助哦,哈哈~~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什麼是「每股淨值」 ? (概念篇)

看報紙、看雜誌、看報告、看課本 …
到處都看得到「每股淨值」,
到底什麼是「每股淨值」?
有什麼用途?
它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應計基礎與現金基礎的轉換

很多同學的應計基礎很熟練,
現金基礎也學會了,
但一碰到兩個基礎間的轉換就卡住了~~

要不然就是死背公式,更慘的就是當場放棄,
邦尼覺得只要應計基礎、現金基礎都學會了,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什麼是營業週期與淨營業週期 ?

文章的開頭先跟大家說聲抱歉,
有好一陣子沒在白話會計網頁發表除了”解題學會計”的文章了。
未來邦尼會抽空寫一些比較輕鬆的會計短文,
以饗沒有要準備考試,但對會計有興趣的網友們。

當我們在研究某間公司的財務報表時,
除了可以直接看到關於這間公司的重要財務數據
(例如:總資產、營業收入、銷貨毛利、稅後淨利…等等)外,
如果你可以把這些數據再加工一下,
就可以得到一些”額外”的隱藏版資訊,提升我們對該公司的了解。

這是財報分析的一個重要技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一本財報分析的書藉來研究,
但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先有會計學的基礎,
你才比較容易了解自已在運算什麼,不會淪於死記公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營業週期”的概念吧。
所謂營業週期是指:
公司拿錢去買貨、
貨賣掉變成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最後再收回變回現金的時間。

講的快一點,就是”錢出去後再回來公司”所需的時間,
或是作完一次生意所需要的時間。

假設邦尼公司是以買賣手機為業的公司,
在X1/1/1用現金去買了$100去買了一台手機,
拿回公司後上架銷售,
1個月後在X1/2/1以$200售出,但客戶說要1個月後才能付款。
再過了1個月後,在X1/3/1客戶如期付款,公司收回了$200的現金。

在上面的例子中,邦尼公司的營業週期就是2個月,
現金在X1/1/1付了出去,到了X1/3/1才回到公司,
一趙旅程共花了2個月的時間。
假如邦尼公司沒有閒置資金,只有拿100元去作生意,
這時要等到X1/3/1錢回來了,才有辦法再去買存貨,進行下一筆生意。
所以這2個月的時間就被叫作營業週期。

以上是營業週期的基本概念,
但我們在財報中看得到公司花了多久時間才把存貨賣掉嗎?
看得到公司花了多久時間才把應收帳款收回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只能概估~~

其原理是這樣的,
假設新之助公司的銷貨是平均發生的,
每個月1日都有$100的銷貨收入,客戶也都是隔一個月1日才付款,非常有規律,
這時1個會計年度結束時,新之助公司的銷貨收入是$1200,
而1/1與12/31的應收帳款餘額都會是100元。

若我們以銷貨收入(1200)除以應收帳款餘額(100),
就可得知銷貨收入是帳款餘額的12倍,
這可以解釋成新之助公司1年回收了帳款12次。
若1年以360天計算,
就約當是收回帳款一次要花費30天(360/12)的時間。
這30天又被稱為收款天數,而12倍就是應收帳款週轉率了。
整理一下,我們可以運用"銷貨收入"和"應收帳款"的金額,
兩者相除來計算出應收帳款週轉率(次數),
再透過1年360天(或365天)的轉換,就可以求出應收帳款的平均收現天數了。

同樣的道理,
若我們以銷貨成本(假設為$600),除以平均的存貨餘額(假設為$100),
一樣可以得到一個倍數:600/100=6,這個6就是存貨週轉率,
白話的解釋就是存貨進來了又出去,一年共跑了6次。
若1年以360天計算的話,存貨大概要花360/6=60天才能賣給客戶,
這60天就是所謂的售貨天數。
再整理一下,我們可以運用"銷貨成本"和"存貨"的金額,
兩者相除來計算出存貨週轉率(次數),
再透過1年360天(或365天)的轉換,就可以求出存貨的平均銷售天數了。

新之助公司把存貨賣掉要花60天,把應收帳款收回來需要花30天,
這時我們可以說新之助公司的營業週期就是90天。

現在我們再談談計算公司的營運週期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我們為什麼會想要去知道一間公司的營運週期長短呢? 

因為營運週期越短,通常表示該公司資產的運用越有效率
貨很快就可以慢掉,錢很快就可以回流公司,這樣作生意的速度較快,
假如作成一筆生意是賺$5,一年只作1筆的話,那只能賺$5,
但若1年可作到100筆,就可以賺$500。

因此,相同產業的公司,
營運週期較短的公司通常(不是一定)資產報酬率會比較好,
意思是如果2間公司一樣用$100元來經營,
營運週期短的公司,通常(不是一定)獲利會比較多。 

營運週期對經營者的資金壓力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指標,
當一間公司的營運週期越長,表示資金流動的越慢,
如果想要作多一點生意,就得投入更多的營運資金才有辦法玩得動。
反過來說,2間公司同樣目標營收是$500,
營業週期短的公司只要較少的資金就可達標,
但營業週期長的公司必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才能達標,資金壓力就比較大。
以上是計算營運週期的主要用途,
當然,財務比率的運用很靈活,
所以算出一個數據只能當作初步了解,
必須搭配對公司的產業知識才能產生更可靠有用的資訊。

也許有人會問,營運週期怎麼沒把付錢取得存貨的這段時間給考慮進去呢?
我的解釋是因為通常付錢取得存貨這段時間是”負”的,
什麼叫作”負”的 ? 時間怎麼會有”負”的觀念呢?
有的,真的有,而且時常在發生,
這種情形叫作先取貨後付款,
取貨在前、付款在後,所以我說這段時間是”負”的。
事實上,大部分的法人間交易都是採用這種信用交易的方式在運作。

就像邦尼公司、新之助公司的例子,他們在銷貨後,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收現,
現在只是立場相反,當邦尼公司、新之助公司去買東西(存貨)時,
其實也是進貨後一段時間才需要付錢,
這一段付款時間越長,對公司營運資金的調度就越有利。

綜上,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 平均存貨
售貨天數=360(或365)/存貨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銷貨收入/ 平均應收帳款
收款天數= 360(或365)/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付帳款週轉率=銷貨成本/ 平均應付帳款
付款天數=360(或365)/應付帳款週轉率

營業週期=售貨天數 + 收款天數
通常被用來衡量一家公司的資產運用效率。

淨營業週期=售貨天數 +收款天數 – 付款天數

把付款天數也考量進來,
理論上較能衡量公司營運所承擔的真正資金壓力。
(淨)營業週期越短,
通常表示資產的週轉較快,而營運資金壓力也較低。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103高考三級財稅行政、金融保險 會計學 選擇題第16題

16. 甲公司X1年中以$500,000購入自用土地一筆,採重估價模式衡量,於X1年底按該土地當日公允價值$600,000進行第一次重估價,並於該公司X2年中以公允價值$800,000出售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