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收益」是什麼吧?
就是企業因「本業」而產生的收入。
而「費用」呢,就是產生「收益」的相應支出。
「費用」可再分為「營業成本」和「營業費用」兩種,
概念上,
營業成本,比較偏向生產面,可以想成是工廠、生產線的支出;
而營業費用,像是廣告費、辦公室租金、研發費用等等,
可以想成是辦公室發生的支出。
收益 - 費用 = 營業損益,
表彰的是一間公司主要的常續收益,
在作投資、授信決策時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一定要好好了解其意義與內涵哦~~
舉個例子吧,
就是企業因「本業」而產生的收入。
而「費用」呢,就是產生「收益」的相應支出。
「費用」可再分為「營業成本」和「營業費用」兩種,
概念上,
營業成本,比較偏向生產面,可以想成是工廠、生產線的支出;
而營業費用,像是廣告費、辦公室租金、研發費用等等,
可以想成是辦公室發生的支出。
收益 - 費用 = 營業損益,
表彰的是一間公司主要的常續收益,
在作投資、授信決策時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一定要好好了解其意義與內涵哦~~
舉個例子吧,
「腸很長」公司在2002年租了間辦公室,也請了個總務小姐來幫忙。
對「腸很長」公司來說,
豬肉、木炭、香腸伯(生產人員)的薪水、腳踏車折舊都於生產有關,
所以這些支出算是「營業成本」。
而辦公室的租金、廣告費,它們雖然與生產無關,
但是也是企業營運的必要支出,
所以列為「營業費用」。
以上,就是所謂的「費用」的概念,
請記住,
與本業相關的正常支出才能列為「費用」。
也許你會問,香腸伯被警察開單、香腸被偷,
不也是跟烤香腸本業直接相關嗎?
為何它們在故事中被列作「業外損失」呢?
觀念上,這樣的質疑其實很有道理,
不過實務上他們通常被列作「業外損失」,
理由很八股,
因為這些支出並非正常營業情形下的必要支出。
講白話就是被開單、香腸被偷,
都是業者太白目、太不用心才會發生的支出,
所以只能放在「業外」。
當然,如果你有正當且充分的理由,
證實這些支出其實與營業很有相關,
而且是正常情形下必須的支出,
你要把他們認列為營業費用,也不能說你不對啦。
把「收益」減去「費用」之後得到的數值,就是所謂的本業損益,
簡單講就是企業因「主要營業活動」所產生的損益。
一般來說,本業損益如果是正數,表示公司可以靠本業賺錢。
能不能靠本業賺錢,對股東或債權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因為,本業如果是賺錢的,
股東們可以預期未來公司繼續賺錢的機會較高,
持有股票的意願相對增強。
而債權人把錢借給企業,
基本上是希望公司把錢拿去作本業投資、獲取穩健的獲利,
公司賺錢,未來順利收回利息及本金的機會就更大些。
你可以把公司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也許會更有感覺:
「無雙」要找一張長期飯票,目前有「小天」和「學長」可選擇,
「小天」去年賺了2000萬,而「學長」"只" 賺了200萬,
但聰明的「無雙」,經過審慎的評估後卻選擇了「學長」。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小天」雖然賺了2000萬,但那是因為去年中樂透分到了1950萬,
而「學長」的所得,則是薪資所得200萬。
薪資相對於樂透,哪一種所得較穩健 ? 可以預期未來能經常發生?
當然是薪資所得囉,薪資年年流入,但樂透卻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理性的「無雙」選擇了「學長」。
這就是從投資人的觀點來分析:
不是選獲利金額高的,而是選本業獲利強、有未來展望的。
現在,
換個立場,如果「小天」跟「學長」臨時找你商借100萬元,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他們的收入穩定性,
「學長」因為有較佳的經常性收入,
未來能如期還款的機會就會比「小天」高,
所以我會建議你把借錢給「學長」,
如果你比較喜歡「小天」,
那也沒關係,
記得要跟「小天」收取較多的擔保品、找多一點保人,
或跟他收比「學長」還高的利率,
因為這樣才能彌補你借錢給收入較不穩定的「小天」的風險。
這就是為何很多上市公司,為了美化財報,
會把一些業外的收入,想辦法偽裝成營業收入,
把一些本業的支出,想辦法化妝成業外的樣子,
目的都是為了要提高他們的毛利率、營益率,
讓報表閱讀者相信公司有強勁的本業獲利能力囉。
對「腸很長」公司來說,
豬肉、木炭、香腸伯(生產人員)的薪水、腳踏車折舊都於生產有關,
所以這些支出算是「營業成本」。
而辦公室的租金、廣告費,它們雖然與生產無關,
但是也是企業營運的必要支出,
所以列為「營業費用」。
以上,就是所謂的「費用」的概念,
請記住,
與本業相關的正常支出才能列為「費用」。
也許你會問,香腸伯被警察開單、香腸被偷,
不也是跟烤香腸本業直接相關嗎?
為何它們在故事中被列作「業外損失」呢?
觀念上,這樣的質疑其實很有道理,
不過實務上他們通常被列作「業外損失」,
理由很八股,
因為這些支出並非正常營業情形下的必要支出。
講白話就是被開單、香腸被偷,
都是業者太白目、太不用心才會發生的支出,
所以只能放在「業外」。
當然,如果你有正當且充分的理由,
證實這些支出其實與營業很有相關,
而且是正常情形下必須的支出,
你要把他們認列為營業費用,也不能說你不對啦。
把「收益」減去「費用」之後得到的數值,就是所謂的本業損益,
簡單講就是企業因「主要營業活動」所產生的損益。
一般來說,本業損益如果是正數,表示公司可以靠本業賺錢。
能不能靠本業賺錢,對股東或債權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因為,本業如果是賺錢的,
股東們可以預期未來公司繼續賺錢的機會較高,
持有股票的意願相對增強。
而債權人把錢借給企業,
基本上是希望公司把錢拿去作本業投資、獲取穩健的獲利,
公司賺錢,未來順利收回利息及本金的機會就更大些。
你可以把公司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也許會更有感覺:
「無雙」要找一張長期飯票,目前有「小天」和「學長」可選擇,
「小天」去年賺了2000萬,而「學長」"只" 賺了200萬,
但聰明的「無雙」,經過審慎的評估後卻選擇了「學長」。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小天」雖然賺了2000萬,但那是因為去年中樂透分到了1950萬,
而「學長」的所得,則是薪資所得200萬。
薪資相對於樂透,哪一種所得較穩健 ? 可以預期未來能經常發生?
當然是薪資所得囉,薪資年年流入,但樂透卻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理性的「無雙」選擇了「學長」。
這就是從投資人的觀點來分析:
不是選獲利金額高的,而是選本業獲利強、有未來展望的。
現在,
換個立場,如果「小天」跟「學長」臨時找你商借100萬元,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他們的收入穩定性,
「學長」因為有較佳的經常性收入,
未來能如期還款的機會就會比「小天」高,
所以我會建議你把借錢給「學長」,
如果你比較喜歡「小天」,
那也沒關係,
記得要跟「小天」收取較多的擔保品、找多一點保人,
或跟他收比「學長」還高的利率,
因為這樣才能彌補你借錢給收入較不穩定的「小天」的風險。
這就是為何很多上市公司,為了美化財報,
會把一些業外的收入,想辦法偽裝成營業收入,
把一些本業的支出,想辦法化妝成業外的樣子,
目的都是為了要提高他們的毛利率、營益率,
讓報表閱讀者相信公司有強勁的本業獲利能力囉。
在研讀公司財報時,這個細節值得好好注意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