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停業部門重分類

為什麼今年有停業部門,會讓去年的營收、毛利不一樣 ? 

網友提問:
當年度有停業部門時,應獨立揭露停業部門損益,這個可以理解。
為何要把去年的損益數字也重分類 ,讓營收、毛利都不一樣了 ?

邦尼:
簡單說,是因為綜合損益表是強調比較性的報表


因此也要將去年的數字進行重分類,方便閱讀者進行比較。
覺得我沒有說清楚的,請往下看…
一般報表閱讀者在讀 綜合損益表時,
看的重點不是絕對數字,而是損益數字的變化情形。

舉例說明:
羅賓公司x1年營收100,銷貨成本80,銷貨毛利20。
只看x1年,可看出羅賓公司的毛利率為20%。
但毛利率20%,到底是好是壞 ?
那就不一定了,
首先可以跟同業比:
如果他是作電子代工的,20%的毛利是嚇死人的好。
如果他是作小吃業的,20%的毛利也是嚇死人,不過是嚇死人的差。


再來可以跟自已比:
去年的毛利率是40%,今年毛利率剩20%,那是重要的警訊。
去年的毛利率是10%,今年毛利率變20%,那是重大的喜訊。
從上面的例子中,
我們可以感覺到,讀綜合損益表時,絕對數字雖然重要,
但真正的重點是比較性。

當公司有停業部門時,就像是一個人把他的左手切掉,
這對公司來說是件大事,
所以要在綜合損益表上獨立列示停業部門的損益。
因為我們想知道,切掉的左手是強壯的左手,還是病入膏肓的左手。
被停業(已出售、已報廢、待出售…)的部門,
到底是幫公司賺大錢的金雞母,還是公司的拖油瓶。

接下來回答您的問題了,
去年(比較報表)的損益數字為什麼會變動呢?
今年有停業部門,跟去年的損益數字有什麼關係?
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從我剛才提到的觀念來想了:
因為報表閱讀者在閱讀綜合損益表時,
重視的是比較性
今年有停業部門時,
會把今年公司的損益數字區分為2組:
繼續營業部門、停業部門
但去年的損益數字是包含整間公司的數據,並沒有進行分組。

因此,
若把沒有進行分組的去年數字,
直接列在有進行分組的今年數據的旁邊,
會讓投資人產生誤解。

為了使報表閱讀者更了解公司的營運變化,
所以IFRSs規定,
比較期的綜合損益表應該進行重分類

也就是把去年沒有分組的損益數據進行分組,
然後依今年的分組情形來列示2年度的財務數據,
才能讓閱讀者更清楚的了解公司的營運情形與變化。

想搞的更清楚的,可以看看下面的列子:
以下為邦尼公司X0、X1年的損益資料 (部門別資料)

X1年邦尼公司將A部門出售,且A部門符合停業部門之定義,
此時,邦尼公司在編製X1年的綜合損益表時,
應把A部門的損益獨立揭露出來,
也就是說,綜合損益表應如下表示:

灰底的部分,只有包含繼續營業部門的損益資料, 
不包含停業部門的資料,
而淺藍底的部分,
即為停業部門的損益,係將其營收、成本等資料濃縮成一行以稅後淨額表示。
而X0年的綜合損益表,是沒有分組的。

為了方便閱讀者比較,應重編為:

重編後,因為繼續營業部門的數字沒有包含停業部門,
所以看起來,銷貨收入、銷貨成本都減少了,
毛利率也不一樣了。

最後,把正確的X1年度綜合損益表列示如下:

希望這樣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1 則留言:

  1. 好讚,很清楚的講解
    謝謝你用心整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