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裏的劉德華表面上是個高階警官,
但其實是黑道大哥派去警界的臥底,
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
今天,邦尼也要揭露一個臥底,
金融工具: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
(FV/OCI-R)
FV/OCI-R這傢伙,
FV/OCI-R這傢伙,
平時總是以"公允價值"的外表示人,
但骨子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 "攤銷後成本" 死忠派。
怎麼這樣說咧?
因為FV/OCI-R其實在買入的那一天,
就決定了它的投資成本、折/溢價和有效利率,
這點與「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AC)一樣。
買入後,在FV/OCI-R繼續持有的這段期間,
都是以有效利率法來認列利息收入、攤銷折/溢價,
攤銷後就會得到一個新的”攤銷後成本"
但骨子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 "攤銷後成本" 死忠派。
怎麼這樣說咧?
因為FV/OCI-R其實在買入的那一天,
就決定了它的投資成本、折/溢價和有效利率,
這點與「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AC)一樣。
買入後,在FV/OCI-R繼續持有的這段期間,
都是以有效利率法來認列利息收入、攤銷折/溢價,
攤銷後就會得到一個新的”攤銷後成本"
(同學可以理解為實質的投資成本),
這個數字才是FV/OCI-R的真實樣貌。
以上是第一道工序,也是FV/OCI-R的真面目。
在使用有效利率法影響損益時,
分錄為:
借:現金 (票面息=票面額*票面利率*期間)
借/貸:FV/OCI-R (票面息與利息收入之差額=攤銷折溢價金額)
貸: 利息收入 (期初攤銷後成本 * 有效利率*期間)
接下來FV/OCI-R就要裝成 "公允價值" 派~~~
這個數字才是FV/OCI-R的真實樣貌。
以上是第一道工序,也是FV/OCI-R的真面目。
在使用有效利率法影響損益時,
分錄為:
借:現金 (票面息=票面額*票面利率*期間)
借/貸:FV/OCI-R (票面息與利息收入之差額=攤銷折溢價金額)
貸: 利息收入 (期初攤銷後成本 * 有效利率*期間)
接下來FV/OCI-R就要裝成 "公允價值" 派~~~
也就是該進行第二道工序了:
第二道工序是緊接著第一道工序進行的,
就是在算好新的"攤銷後成本" (把FV/OCI-R當作AC來攤銷) 之後,
要再鋪上一層 "公允價值" 的外衣。
也就是把攤銷後的"帳面金額"調整到 "公允價值" 去,
但這中間的調整並不會影響損益 (所以說是玩假的),
而是直接跑到 "其他綜合淨利-FV/OCI-R未實現評價損益"上面去。
具體作法就是拿
而是直接跑到 "其他綜合淨利-FV/OCI-R未實現評價損益"上面去。
具體作法就是拿
”攤銷後成本”(真面目)和”公允價值”(偽裝外衣)來做比較,
計算出應有的
計算出應有的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評價調整" (偽裝量),
<行文方便以下簡稱為FV/OCI-R評價調整>,
再把公司帳上現有的 "FV/OCI-R評價調整"調整到應有值就可以了。
假設應有的偽裝量是 +3(借餘),
而原有的偽裝量是 0 ,那就要增加偽裝量 3(借記)。
分錄:
借:FV/OCI-R評價調整 3
貸: 其他綜合淨利-FV/OCI-R未實現評價損益 3
假設應有的偽裝量是 +3 (借餘3),
而原有的偽裝量是 -5 (貸餘5),
那就要增加偽裝量 8 (借記8),
假設應有的偽裝量是 +3(借餘),
而原有的偽裝量是 0 ,那就要增加偽裝量 3(借記)。
分錄:
借:FV/OCI-R評價調整 3
貸: 其他綜合淨利-FV/OCI-R未實現評價損益 3
假設應有的偽裝量是 +3 (借餘3),
而原有的偽裝量是 -5 (貸餘5),
那就要增加偽裝量 8 (借記8),
分錄:
借:FV/OCI-R評價調整 8
貸: 其他綜合淨利-FV/OCI-R未實現評價損益 8
以此類推,就完成了第二道工序了。
記得,
一定要經過第二道工序的偽裝後,
FV/OCI-R才能以"公允價值" 的面目去見人哦~~^^
綜上所述,
FV/OCI-R的內在 (在認列利息收入時),
FV/OCI-R的內在 (在認列利息收入時),
是採用 "有效利率法",
與”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在損益面是一致的。
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外在),
與”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在損益面是一致的。
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外在),
是採用公允價值來評價,
但這評價的 "損益" 卻是玩假的,
但這評價的 "損益" 卻是玩假的,
不計入損益,而是藏在OCI裏面。
了解了這些事實後,
才可以算是真正的認識了FV/OCI-R哦~~^^
了解了這些事實後,
才可以算是真正的認識了FV/OCI-R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