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遞延收益」為何是負債 ?

學員提問:
「受贈政府折舊性資產之"遞延政府補助之利益"為何為負債類會計項目?
  負債之定義為:過去交易產生+現在由企業承擔+未來使經資源流出之義務,
  請問老師受贈政府折舊性資產之「遞延政府補助之利益」,
  如果又無條件,有什麼現時義務?
  有何將使經濟資源流出或減少經濟資源流入之現象?
  是否貸方科目用權益(Equity)比用負債(Liabilities)更適合?」

邦尼回答:
很讚的問題,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若能一直秉持者您問題中慎思明辨的態度,
不是課本寫什麼就接受(背)什麼,而是會反覆思考準則與定義,
您未來的會計之路將會走的更長遠,學習會計也不再那麼枯燥。

以下是邦尼對您疑問的個人見解,不見得正確,供您參考:
會計的最高指導原則與目的是「允當表達」企業的營運績效與財務狀況,
講白話就是把:「企業賺不賺錢? 財務結構穩不穩健? 」直白地表達出來。

回答您問題前,
先讓邦尼解釋一下公報作法的目的:
假設企業於X1/1/1接受政府捐助儀器設備$60,耐用3年,無殘值,每年耗用能量相當。

政府補助的目的是在降低企業「未來3年的折舊負擔,使其未來3年受益」。
而企業接受捐贈後等於未來3年內都在「無償」 使用儀器設備。
為了把這種情形允當反應在財報上,
會計準則的具體作法是讓受益的金額配合折舊比率反應在未來3年的財報上:
公報作法
1
2
3
折舊費用
-20
-20
-20
補助利益(亦可作折舊費用減項)
+20
+20
+20
折舊對淨利影響數
0
0
0

若一次認列全部利益:

1
2
3
折舊費用
-20
-20
-20
補助利益(亦可作折舊費用減項)
+60
+0
+0
折舊對淨利影響數
+40
-20
-20

由上述這個簡例,
可以明白公報作法才能允當表達出企業「無償」使用儀器的事實,
若一次認列利益反使3年度的損益出現扭曲。

為了允當表達,具體作法是在接受捐贈時不立即認列利益,而將利益遞延:
借:儀器設備                                   60
貸:        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60

在未來3年內,於每年計提折舊時,將「遞延收益」同比例轉為收益
借:折舊費用                                   20
貸:        累計折舊-儀器設備                        20

借: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20
貸:        政府補助利益/折舊費用                 20

了解公報作法的用意後,
現在我們可以來討論”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這個會計項目的性質了。

目前會計學界有2種見解,都可被接受:

見解一:「遞延政府補助利益」為資產減項
因為企業係無償取得資產,故實質上亦無折舊費用。

1
2
3
儀器設備
40 
20 
減: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40 
-20 
儀器設備帳面金額
折舊費用 借記
20 
20 
20 
折舊費用(貸記)
(20)
(20)
(20)
折舊費用合計 

見解二:「遞延政府補助利益」為負債
實際上擁有資產+每年耗用,故每年應將「折舊費用」反應於財報。
實際上有接受補助,故每年應將接受補助之「利益」反應於財報。

1
2
3
資產:儀器設備帳面金額
40
20
0
負債: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40
20
0
費損:折舊費用
20
20
20
收益:政府補助利益
20
20
20

綜上,
請先接受企業在受贈時應認列「遞延政府補助利益」的必要性。
接下來您的提問是為何「遞延政府補助利益」是負債?
到底企業有何義務?為何將使經濟資源流出或減少經濟資源流入?

這就要靠解釋與想像了^^(僅供參考)
建議可把「遞延政府補助利益」 想像成「預收捐贈款」(類同於預收款項)。

政府本來願意提供企業未來3年每年$20的補助,
現在企業1次接收了$60補助,
等同於企業承諾放棄了未來3年的補助,
也就是說,
因為接受了$60設備的捐贈,
未來3年將無法再收到$20的經濟資源流入。

如此將使未來經濟資源的淨流入減少,
因為會使未來經濟資源的淨流入減少故應認列為負債。

希望這樣的解釋您可以滿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