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項周轉率及各項報酬率等分母需要以平均數計算? (期初+期末) / 2,
而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資產負債比率等則用期末總額計算即可?
翻了手邊的教科書,裡面沒有相關解釋,謝謝老師解答!」
邦尼:
很好的問題,其實財務比例公式都是人設計出來的,
其目的是在讓人們能以更直觀、更輕鬆的方式了解公司的某些財務表現。
而人們最關心的營運表現可分為:
1、投資報酬率:每投資1塊錢,1段時間後可以賺到多少錢?
(獲利/投資,比率越高,每投資1元產生的收益越多)
2、經營效率(週轉率):公司運用1塊錢資產,1段時間後可創造出多少營收?
(營收/資產,比率越高,每使用1元資產的效率越高)
3、獲利能力:1段時間內,每1塊錢營收可以創造出多少獲利?
(淨利/營收,比率越高,每銷售1元的利潤越好)
4、償債能力:目前(當時)的資產夠不夠償還負債? 會不會倒閉?
(資產/負債,比率越高償債能力越高,越不容易倒閉)
因為人們最關心,所以以上4類比率是最常見、應用最廣的財務比率。
還記得「存量」、「流量」吧?
「存量」指的是某一個時點的存在量,在會計上即資產、負債、權益。
「流量」指的是某一段時間的累計發生量,在會計上即收益、費損。
當財務比率是以
「存量/存量」(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或是
「流量/流量」(如:營業毛利/營業收入)時,
在解釋上很單純,
存量/存量:就是在衡量某一特定時點的存量間的對比關係,
可以解釋在那個時點的財務狀況(如x1年底時的償債能力)
流量/流量:就是在衡量某一特定期間的流量間的對比關係。
可以解釋在那一段期間的獲利能力(如x1年度的毛利率)。
但是當「流量/存量」時,
因為公司在營運期間內,經濟資源是不斷進進出出的,
也就是說「期初、期中及期末」的存量都可能是不同的,
這時理論上最理想的概念就是把公式更精確化為:
『流量/ 加權平均存量』。
在計算很重要的財務比率(例如:每股盈餘)時我們就是採用上述的概念去計算。
但如果每個比率都這樣算,會有資料取得困難、計算繁複的問題,
所以教科書上的「流量/存量」比率,
多數採取簡化作法,就是取期初、期末的平均數,來代表「加權平均數」。
而且,企業規模不論是在穩定成長、穩定不變或穩定縮減時,
取期初、期末的平均數,與真實計算的加權平均數會有極近似的情形,
所以這種偷懶算法就被普遍接受了。
實務上,
財報分析者(外部人)也沒辦法真的取得完整資料去計算加權平均數,
所以只得採用此法。
最後,回到您的問題:
週轉率、報酬率都是「流量/存量」的比率,
為了使計算出來的數字具有代表性,
所以取期初、期未之平均數以取代加權平均的概念。
至於流動比、速動比率、資產負債比率都是「存量/存量」的比率,
分子、分母取同一天的資料相除,才能反應出當天的概況。
以上回答供參~
{白話會計影音課程:初會4-財報分析 }
所以只得採用此法。
最後,回到您的問題:
週轉率、報酬率都是「流量/存量」的比率,
為了使計算出來的數字具有代表性,
所以取期初、期未之平均數以取代加權平均的概念。
至於流動比、速動比率、資產負債比率都是「存量/存量」的比率,
分子、分母取同一天的資料相除,才能反應出當天的概況。
以上回答供參~
{白話會計影音課程:初會4-財報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