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當所得稅會計碰上會計錯誤更正(105地特三等財稅行政 會計學申論1)

~當所得稅會計碰上會計錯誤更正,有實力的同學來挑戰看看哦 !!

做完105年地方特考三等財稅行政會計學解析後,
邦尼挑申論第一題:所得稅會計考題做公開分享
所得稅會計是多數同學們經常感到害怕的考題,
希望大家看完這題解析後可以對所得稅會計有個完整認識,進而拿到比別人更高的分數哦!!

105年地方特考三等 財稅行政 會計學-申論一

一、甲公司於 X1 年成立,X1 年至 X3 年列報稅前淨利分別為$300,000、$200,000 及 $500,000;稅後淨利分別為$249,000、$166,000 及$415,000;X3 年底資產與負債總額分別為$3,300,000 與$2,100,000。X4 年初經會計師查核發現下列事項:
⑴預收貨款一向直接記為銷貨收入,X1 年至 X3 年年底分別有$40,000、$60,000 及 $50,000之預收貨款未予認列。
⑵X1年至 X3年年底未調整認列應收租金分別為$50,000、$130,000 與$90,000。
⑶X1年至 X3年年底未調整應付薪資分別為$60,000、$90,000 與$110,000。
⑷X2年初預付3年保險費$180,000,逕以保險費認列,之後未再作任何與該筆保險費相關之分錄。
⑸X1 年初以$560,000 購入分類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每年年底將未實現評價損益認列於當期損益。X1 年至 X3 年年底該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之公允價值分別為 $550,000、$580,000 及$535,000。
依所得稅法之規定,課稅所得係按現金基礎決定,證券交易所得為出售價款與取得成本間差額,各類所得之所得稅率皆為17%。
試作:
(一)分別計算甲公司X2年與X3年正確之稅前淨利。(10分)
(二)X3年底資產負債表應列報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分別為何?
假設所有可減除暫時性差異在未來很有可能有課稅所得可供此差異使用。(10分)
(三)計算甲公司X3年底正確之權益總額。(5分)

關鍵字:所得稅會計、錯誤更正、遞延所得稅資產、DTA、遞延所得稅負債、DTL
解析:
這題在考所得稅會計、會計錯誤更正

同學在解這種大型題目一定要有方向感,
看清楚題目要你煮什麼菜?
想好你要怎麼煮這道菜? 你需要什麼材料 ?
沒念過所得稅會計的同學,至少要把握第一題的10分呀~
(一)


由上表可知:X2年正確稅前淨利=320,000、X3年正確稅前淨利=435,000

P.S.解題時,同學最容易疏漏的地方是忘了連鎖效應,
只專注在分析錯誤發生年度的損益錯誤,忘了對後續年度的分析,請注意~


(二)
遞延所得稅資產(DTA)與遞延所得稅負債(DTL),
是因為財務會計與稅法對會計項目認列不同(規定有異)而產生。

依財務會計準則,財務(稅前)所得係以應計基礎決定,
而依所得稅法之規定,課稅所得係按現金基礎決定,
當兩者規定不一致,且有未來所得稅影響數時,即產生DTA與DTL。 


為使同學了解相關細節,

邦尼以(一)預收貨款為例說明之:

⑴X1年底有$40,000之預收貨款,財上認列為負債,但稅上認列為收入。

就X1年來說,
這一項財稅差會使X1年課稅所得增加$40,000,造成年底的應付所得稅增加,
以公司的立場來說,
雖然這$40,000收入還沒實現卻要先繳稅,但公司其實也沒吃大虧,
因為未來這筆收入實現時可以少報40,000收入,
形同取得一筆抵稅權,這個抵稅權即為DTA。
將X1年的當期、遞延所得稅分開處理:
借:當期所得稅費用          6,800
貸:          應付所得稅                 6,800

借:DTA           6,800
貸: 遞延所得稅費用               6,800

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假設X1年底的預收$40,000在X2年實現了,
但這筆收入在報稅時不必申報為課稅所得,可使得應付所得稅減少,
之所以應付所得稅可以減少,是因為使用了X1年底的DTA,

將X2年的當期、遞延所得稅分開處理:

借:應付所得稅               6,800
貸:      當期所得稅費用              6,800

借:遞延所得稅費用 6,800
貸:        DTA                             6,800

同學可以發現,X1年底發生的財稅差,在X2年度時若已迴轉,
對X2年底的DTA、DTL並無影響。
因此,當題目問X3年底的DTA、DTL有多少時,
同學應該專注在X3年底時還有多少財稅差還沒廻轉。


受限於篇幅,邦尼就不一年一年寫分錄了, 
如前面所說的,因為題目只問X3年底的DTA、DTL,
所以可以直接看X3年底的累計財稅差異,
以財稅差1來說,財上認了收入100,000,稅上認了收入150,000,
表示報稅時先多繳了稅,但未來可以抵稅,所以會產生DTA。

而DTA的金額= Σ(迴轉年度 * 適用稅率),
因為本題稅率均為17%,所以不用區分年度,直接以財稅差*17%即可:

財稅差1在X3年底DTA=50,000*17%=8,500。

接下來,以此類推
財稅差2在X3年底會造成DTL=90,000*17%=15,300
財稅差3在X3年底會造成DTA=110,000*17%=18,700
財稅差4在X3年底會造成DTL=60,000*17%=10,200
財稅差6在X3年底會造成DTA=25,000*17%=4,250


合計,DTA有:8,500+18,700+4,250=31,450
(因為題目有假設所有可減除暫時性差異在未來很有可能有課稅所得可供此差異使用,
所以可以認列為DTA)

DTL有:15,300+10,200=25,500

(三)
題目說更正前X3年底資產與負債總額分別為$3,300,000與$2,100,000,
推知更正前X3年底之權益總額=3,300,000-2,100,000=1,200,000

由(一)之解析可知,
X1年稅前淨利應調減:300,000-260,000=40,000
X2年稅前淨利應調增:320,000-200,000=120,000
X3年稅前淨利應調減:500,000-435,000=65,000 


累計應調增稅前淨利:120,000-40,000-65,000=15,000

因為稅率均為17%,
所以保留盈餘(累計之稅後淨利)應調增:15,000*(1-17%) =12,450

又,
X1年稅前OCI應調減:10,000
X2年稅前OCI應調增:30,000
X3年稅前OCI應調減:45,000

累計應調減稅前OCI:10,000-30,000+45,000=25,000
因為稅率均為17%,

所以其他權益(累計之OCI)應調減:25,000*(1-17%)=20,750
合計權益應調減:20,750-12,450=8,300
推知更正後X3年底之權益總額=1,200,000-8,300=1,191,700

P.S.X3年底結帳後之更正分錄供參(考試時不用寫,純供同學研究用):
借:應收租金                              90,000
借:預付保險費                          60,000
借:應收退稅款                            3,400 (亦可直接與應付所得稅互抵)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1,450
借:其他權益-未實現評價損益   20,750
貸:                    預收貨款                            50,000 
貸:                    應付薪資                           110,000 
貸:                    遞延所得稅負債                 25,500 
貸:                    應付所得稅                          7,650 
貸:                    未分配盈餘                        12,450

5 則留言:

  1. 想詢問借方的應收退稅款和貸方應付所得稅如何求出?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收退稅款 是得向 國稅局退還的稅款,係依稅法計算過去因會計錯誤而溢繳的金額。
      應付所得稅 是應向 國稅局補繳的稅款,係依稅法計算過去因會計錯誤而短繳的金額。

      刪除
    2. 好的,我再思考一下有問題再詢問您,謝謝。

      刪除
  2. 不好意思 想請問應收退稅款跟應付所得稅的數字該如何求出來?
    自己算了很久數字都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收退稅款係因X1、X2年甲公司將AFS的評價利益列為當期利益20,000(合計)拿去報稅,惟依稅法係待實現時才應繳稅,這部分可申請退稅20,000*0.17=3400。
      應付所得稅係因X3年甲公司將AFS評價損失列為當期費損45000拿去報稅,惟依稅法係待實現時才可抵稅,這部分應增加當期應納稅款45,000*0.17=7650。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