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期末(年底或季底),往往是會計人員最忙碌的期間,
為什麼會特別忙呢? 因為平常偷了很多懶,現在得一次補回來才行 ~~
別誤會,我不是說會計人都是懶惰蟲、愛偷懶,
而是會計人員很聰明,懂得什麼叫作一勞永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照道理說,機器設備是每天都在使用,
理論上來說折舊應該是要天天入帳才對呀,
怎麼平常都沒有作折舊的分錄咧 ??
這是因為我們會計人的工作目標是產出一套能公允表達的財務報表,
讓財報的使用者(股東、債權人)能夠快速的了解公司某段期間的績效(賺或賠)與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與權益)。
既然如此,
只要我們在出財報之前把折舊一次計算完成,
一筆分錄、一次過帳就好,
就可以達到如同天天計算折舊、天天切分錄、天天過帳的效果了。
因此,聰明的會計人選擇了平常可以偷懶、期末一步到位的方法來作事,
這就是為何期末需要另外再作「調整」分錄的原因了。
作好調整分錄後,
為什麼會特別忙呢? 因為平常偷了很多懶,現在得一次補回來才行 ~~
別誤會,我不是說會計人都是懶惰蟲、愛偷懶,
而是會計人員很聰明,懂得什麼叫作一勞永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照道理說,機器設備是每天都在使用,
理論上來說折舊應該是要天天入帳才對呀,
怎麼平常都沒有作折舊的分錄咧 ??
這是因為我們會計人的工作目標是產出一套能公允表達的財務報表,
讓財報的使用者(股東、債權人)能夠快速的了解公司某段期間的績效(賺或賠)與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與權益)。
既然如此,
只要我們在出財報之前把折舊一次計算完成,
一筆分錄、一次過帳就好,
就可以達到如同天天計算折舊、天天切分錄、天天過帳的效果了。
因此,聰明的會計人選擇了平常可以偷懶、期末一步到位的方法來作事,
這就是為何期末需要另外再作「調整」分錄的原因了。
作好調整分錄後,
把所有該計算的、該評價的、該入帳的都作完整之後,
所有的「收益」和「費損」都已經完整且正確的入帳了,
這時候才能進行「結帳」,把正確的損益算出來。
所以「結帳」其實很簡單,
就是把所有的虛帳戶(收益、費損)給結清,計算出這段期間的損益。
接下來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編表」了,
「編表」就是依照各項法規或會計準則的要求,
1.把這段期間經營後,
所有的「收益」和「費損」都已經完整且正確的入帳了,
這時候才能進行「結帳」,把正確的損益算出來。
所以「結帳」其實很簡單,
就是把所有的虛帳戶(收益、費損)給結清,計算出這段期間的損益。
接下來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編表」了,
「編表」就是依照各項法規或會計準則的要求,
1.把這段期間經營後,
企業在年底(報導期間截止日)的財務狀況編成資產負債表(Financial Position Statement)
2.把這段期間的,
經營績效編製成綜合損益表(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3.權益變動的情形及原因編製成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4.現金流入、流出的情形及原因編製成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這些表對投資人、債權人都非常有用,每張表都能幫我們了解公司的部分真相,
熟練的財報分析師還可以只看這四張表就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
長期觀察下來,甚至還可講出一個故事。
可以這樣說,
學習會計及財報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自己得到看「表」說故事的能力,
接下來邦尼將依序,簡單說說上述四大報表的主要內容及功能。
有興趣的朋友請待續~~
---
邦尼影音相關課程:初會1-會計循環
2.把這段期間的,
經營績效編製成綜合損益表(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3.權益變動的情形及原因編製成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4.現金流入、流出的情形及原因編製成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這些表對投資人、債權人都非常有用,每張表都能幫我們了解公司的部分真相,
熟練的財報分析師還可以只看這四張表就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
長期觀察下來,甚至還可講出一個故事。
可以這樣說,
學習會計及財報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自己得到看「表」說故事的能力,
接下來邦尼將依序,簡單說說上述四大報表的主要內容及功能。
有興趣的朋友請待續~~
---
邦尼影音相關課程:初會1-會計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