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常見折舊方法解析--直線法、年數合計法、倍數餘額遞減法、定率遞減法

在進入折舊方法探討之前,要先知道折舊到底是幹嘛用的?
答案很簡單,就是把固定資產的成本給合理分攤到其使用期間內。
舉例:
阿邦花了1,100元(成本)買了一台汽車供作營業使用,

預計可用4年(耐用年限),4年後處分可收到現金100元(殘值)。
大家想一想就知道,阿邦用車用了4年,
其真正的成本是1,000元(花掉1100,可回收100 (不考慮折現下)),
想辦法把這1000元的成本(可折舊成本,使用成本) 給分配在這4年(使用期間)中,
就是折舊~~

那要怎麼分配咧?
記得會計上有個「配合原則」概念嗎,
講白話就是收入成本要相互配合,
收入賺得多、成本就要認得多,
收入賺得少、成本也就認得少。
至於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好幾種,
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則需視資產的耗用型態來作選擇。

一般常見的折舊方法有4種,
包括:直線法、年數合計法、倍數餘額遞減法、定率遞減法,分述如下:

1、直線法:
如果資產的效益(產生的收入)在早期、晚期都差不多時,
則該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
分配在各個使用年度時也應該要平均化,
此即最常見的直線法。
其公式為:

年度折舊=(成本-殘值)/耐用年數
在這種折舊方法下,每一個使用年度的折舊費用都相等,因此稱為直線法。

如果資產早期的效益最高,
之後逐年衰減時,應採用加速折舊法
使早期的折舊成本最高,之後逐年減少,以配合收入的型態。
常見的加速折舊法為以下3種:

2、年數合計法:
當資產產生的效益近似於呈等級數遞減時,應採用此法。

上例中阿邦的車可用4年,我們可假設第1年的效用是4。
第2年了,資產變舊了,效用也遞減,可假設第2年的效用是3,
以此類推,第3年的效用是2、第4年的效用是1。
在這4年中,總效用=4+3+2+1=10。

總成本是1000,總效用是10,使用1個效用的成本是100。
所以第1年要認400折舊、第2、3、4年分別要認300、200、100折舊。
上面的觀念可以簡化為:
當年度折舊= (成本-殘值)/總效用 * 當年度效用
再簡化就變成公式:
第t年折舊= (成本-殘值)/(N+(N-1)+...+1) * (N-t+1)
這個公式可以不用記,只要會計算就好了~~^^

當資產的效用是呈現等級數衰退時(每年按一定比率衰退),
就應該選用定率折舊法
定率折舊法的邏輯是:
期初的帳面價值*固定折舊率=當年度折舊。
隨著每期提列折舊後,每期期初的帳面價值會呈逐年等比下降,
如此,每年度的折舊自然會呈等比級數遞減。
而常用的定率折舊法有:
倍數餘額遞減法、定率遞減法,分述如下:

3、倍數餘額遞減法:
所謂的倍數,是相對於直線法來說,
記得直線法下可用4年的汽車,一年要提列1/4的折舊嗎?
在倍數餘額遞減法,其折舊率就是(1/4)*2=1/2,
也就是說折舊率=1/N *2
(一般均假設為2倍,但若題目指名採用1.5倍的倍數餘額遞減法的話,折舊率=1/N*1.5)

拿阿邦的車子來舉例說明,
先算一下每年固定的折舊率=1/4*2=0.5
第N年  期初帳面價值  年度折舊            期末帳面價值
第1年             1,100       550(1100*0.5)                  550(1100-550)
第2年               550        275                                    275
第3年               275       137.5                                  137.5
第4年              137.5       37.5 (最後一年調尾差)  100 (=估計殘值)

要特別注意的有2點:
A、定率折舊法的折舊基礎是期初帳面價值,
而不是:成本-殘值 (可折舊金額)
B、最後1年度的折舊只能折到殘值為止,不可再按固定比率提列折舊。

因為若不如此控制,折舊後的帳面價值將會小於殘值(過度折舊)。

4、定率遞減法:
同上,定率遞減法也是定率折舊法中的1種,
不同的是,此法的折舊率是按成本、殘值、耐用年數所推算而得。
折舊率= 1 - (殘值/成本)^(1/耐用年數)
為什麼 ?
其實很簡單,不想看到數學推導式的同學可跳過...:
設資產的成本= C、殘值=S,耐用年數=N,折舊率=R
那第1年的折舊=C*R、第1年底的帳面價值=成本-折舊=C-CR=C(1-R)
第2年折舊=C(1-R)*R、第2年底帳面值=C(1-R)-C(1-R)*R=C(1-R)(1-R)=C(1-R)^2
第3年折舊=C(1-R)^2*R、年底帳面值=C(1-R)^2-C(1-R)^2*R=C(1-R)^2(1-R)=C(1-R)^3
以此類推,第N年底帳面值=C(1-R)^N
又第N年底帳面值要等於殘值=S
可得:S=C(1-R)^N
--> S/C=(1-R)^N --> (S/C)^(1/N)=1-R
再移項即可得:R=1-(S/C)^(1/N)

我們用阿邦的車子為例來算:折舊率=1-(100/1100)^(1/4)=0.4509
第N年 期初帳面價值    年度折舊                      期末帳面價值
第1年               1,100        496(1100*0.4509)       604(1100-496)
第2年                  604         272                              332
第3年                  332         150                              182
第4年                  182          82 (最後一年調尾差) 100 (=估計殘值)

一樣要提醒大家,
定率遞減法的折舊基礎是期初帳面價值
而不是:成本-殘值 (又稱可折舊金額)
至於最後1年度折舊的計算,
可再按固定比率提列折舊(若有尾差要記得調整),
或直接以期初帳面價值-殘值即可

---
邦尼影音相關課程:初會4-PP&E折舊

9 則留言:

  1. 實在太清楚了,我完全看的懂,感謝邦尼!!謝謝您的幫助!!

    回覆刪除
  2. 拍謝請問老師一個問題,定率遞減法的折舊率是否能用傳統計算機按的出來,如果無法按出來,是不是題目會給呀?麻煩老師回覆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定率遞減法折舊率要用工程用計算機,若考試規定(每年會規定型號)的計算機按不出來題目應該會給。

      刪除
  3. 想問倍數餘額的不是1/1取得的話
    算法一定要提滿一年 次年度要分段算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算好每一使用年度應提列之折舊,再依照會計期間分攤。

      例如文中例子:阿邦車子假設第1年7/1購買,折舊:
      第1年= 550* 1/2 = 275
      第2年= 550* 1/2 + 275* 1/2 = 412.5
      第3年= 275* 1/2 + 137.5* 1/2 = 206.25
      第4年= 137.5* 1/2 + 37.5* 1/2 = 87.5
      第5年= 37.5** 1/2 = 18.75

      刪除
  4. 折舊率=1-(100/1100)^(1/4)=0.4509
    請問這個^,要如何算,不是很懂,能有空解答?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次方,
      意思是前面的數字算幾次,例如10^2就是10*10,也就是10的2次方,
      若^1/4,就是開根號2次,16^ 1/4就是2

      刪除
  5. 對不起,想請問直線法改年數合計法怎麼計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按直線法算到改變日,再改按年數合計法計算後續期間的折舊即可。請詳參初會課本或相關課程。
      邦尼 敬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