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EPS的分母為何要採加權平均股數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不要想會計,
來想想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吧~~^^

假設1位獵人一年(12個月)能捉到100隻兔子,

阿邦公司在1/1請了10位獵人來上班,

一年下來,
因為阿邦公司請了10位獵人,每位獵人都花了1年的時間來打獵,
所以阿邦公司一年下來共可獵到100*10*1=1,000隻兔子。

阿尼公司1/1只請了5位獵人,7/1才又請了5位獵人,
那阿尼公司一年能捉到多少兔子呢?
答案是750隻,

因為1位獵人花12個月的時間才有辦法捉到100隻兔子,
阿尼公司有5位獵人花了12個月的時間打獵,
所以可以獵到100*5*1=500隻兔子。
另外5位獵人7/1才被聘用,只剩6個月(半年)可以打獵,
所以只能獵到100*5*6/12=250隻兔子。

阿邦公司和阿尼公司,年底都一樣請了10位獵人,
但阿邦公司可以捉到1,000隻兔子,
阿尼公司只捉到750隻兔子,

但我們可以說是因為阿尼公司請的獵人比較笨嗎?
當然不是,
在本例中獵人其實是一樣能幹的,
只是差別在於有的獵人年初就來上班,
有的獵人是年中才來上班而已。

所以,我們在衡量一位獵人的打獵能力時,
不能只考慮年底聘用的獵人數,
還應該把 ”上班時間長短” 這個變數也考慮進來才公平,對吧?

有了這個觀念後,
我們再來反求每1位獵人1年能打到幾隻兔子?

阿邦公司一年總共捉到1,000隻兔子,
但它請了10位獵人、這10位都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來打獵,
也就是花了10*12/12=10單位的人力。

所以在計算1位獵人1年能打幾隻兔子時,
要這麼算:捉到的兔子/投入的人力=1,000/10=100

阿尼公司一年總共捉到750隻兔子,
它雖然也請了10位獵人、
這只有5位是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來打獵,
另外5位是7/1才被聘用,所以只投入了半年(6個月)的時間去打獵,
所以共花了5*12/12 + 5*6/12=7.5單位的人力。

在計算1位獵人1年能打幾隻兔子時,
要這麼算:捉到的兔子/投入的人力=750/7.5=100

聰明的同學們,你知道邦尼要說什麼了嗎?
其實我們在計算公司的每股盈餘時,
就像是在計算獵人的打獵能力一樣。

你可以把每一股普通股想像成一位獵人,
而公司的淨利,就像是補獲的兔子數量。

從獵人的例子中我們知道,
不能只拿年底、或是年初的流通在外普通股(獵人)數,
來計算 每股(每位獵人) 的 獲利能力(打獵能力)。
而應該把 每股流通在外 (每位獵人上班) 的時間來納入考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計算EPS時,
不能直接用年底的流通在外股數來當作分母。

而是應該將每1股的流通在外時間納入考量,

也就是應該以時間來加權,求出的”加權平均股數”來當作分母,
如此計算出來的每股盈餘(每位獵人的打獵能力)才是正確、精準的哦~~

以上是為了說明方便,
所以假設每位獵人的打獵能力(每股盈餘)都是一樣的,
但實務上,每間公司的獲利能力不同,
所以每間公司的EPS自然也有高有低。

通常,獵人的打獵能力越強,我們會願意多花一些請聘請他,
相同的道理,公司股票的獲利能力越強,投資人會願意多花一些錢去持有它,
這就是為什麼通常EPS比較高的公司,可以享有比較高的股價的原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